“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出自孟浩然的《清明即事》。下面是文学网小编Lynn整理的唐代诗人相关内容资料。(更多唐代诗人内容请关注文学网)
【原文】
《清明即事》 孟浩然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注释】
①此诗除《全唐诗》外,诸本皆不载,似非孟浩然所作。
②帝里:京都。
③据此句,知作诗时作者不在帝里。
④茗:茶。按,饮茶之风,似始盛于中唐以后,盛唐时尚不多见。
【翻译】
前两句写西湖春景和游春的热闹场面。后两句说日暮人散以后,景色更加幽美,那些爱赶热闹的人既然不知道欣赏,只好让给飞回来的黄莺享受去了。
反映了清明时节郊游踏青的乐趣:“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江南三月正是“梨花万朵白如雪”的季节,青年人结伴出城,踏青寻春,笙笛呜咽,歌声袅袅,微风拂面,杨柳依依,真是“心旷神怡,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诗人简介】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
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隐士终身。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招致幕府,后隐居。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
孟浩然的诗虽不如王维诗境界广阔,但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故后人把孟浩然与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
【诗人评价】
苏轼:子瞻谓浩然之诗,韵高而才短,如造内法酒手而无材料尔。
王士源《孟浩然集序》:骨貌淑清,风神散朗;救患释纷,以立义表;灌蔬艺竹,以全高尚。
樊泽:故处士孟浩然,文质杰美,殒落岁久,门裔陵迟,丘陇颓没,永怀若人,行路慨然。前公欲更筑大墓,阖州搢绅,闻风竦动。而今外迫军旅,内劳宾客,牵耗岁时,或有未遑。诚令好事者乘而有之,负公夙志矣。
蔡传:孟浩然诗组建安,宗渊明,冲淡中有壮逸之气。
清代王士碌曾举浩然《晚泊浔阳望庐山》一诗作为范本:诗至此,色相俱空,政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画家所谓逸品是也。
清代潘德舆《养一斋诗话》:东旭早光芒,浦禽已惊聒。卧闻鱼浦口,桡声暗相拨,日出气象分,始知江湖阔、太虚生月晕,舟子知天风。挂席候明发,渺漫平湖中。中流见匡阜,势压九江雄。香炉初上日,瀑布喷成虹,精力浑健,俯视一切,正不可徒以清言目之。
闻一多:正如当时许多有隐士倾向的读书人,孟浩然原来是为隐居而隐居,为了一个浪漫的理想,为着对古人的一个神圣的默契而隐居。
词句注释 ⑴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属于长江下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原楼已毁,现存楼为 【查看全文】
2 孟浩然简介100字盛唐时期形成的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诗歌流派,又称王孟诗派。 孟浩然简介100字 孟浩然(公元689公元740),字浩然,号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田园隐逸派和山水行旅派诗人,与王维并 【查看全文】
3 关于孟浩然的轶事典故孟浩然生平简介 孟浩然(公元 689740),是盛唐时期与王维齐名的大诗人。他与王维合称王孟,是唐代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诗大多以写隐逸和田园生活而著称,其清淡、自然的诗风在 【查看全文】
4 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秋宵月下有怀》 朝代:唐代 作者:孟浩然 原文: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秋宵月下有怀》 【查看全文】
5 黄鹤楼送孟浩然翻译《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所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黄鹤楼送孟浩然翻译,希望大家喜欢。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代: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 【查看全文】
6 孟浩然《入峡寄弟》《入峡寄弟》 年代: 唐 作者: 孟浩然 吾昔与尔辈,读书常闭门。未尝冒湍险,岂顾垂堂言。 自此历江湖,辛勤难具论。往来行旅弊,开凿禹功存。 壁立千峰峻,潈流万壑奔。我来凡几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