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写晚春的诗

发布时间:2016-03-18 00:00

  导语: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春中喜王九相寻》是孟浩然描写晚春的田园诗。下面是相关资料介绍。(更多内容请关注应届毕业生网)

  【原文】

  春中喜王九相寻 孟浩然

  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

  酒伴来相命,开尊共解酲。当杯已入手,歌妓莫停声。

  【译文】

  二月里的湖水呀是那么清澈,家家户户春意盎然,鸟儿快乐地鸣叫。树林里的花儿开了又谢,扫也扫不完;小径上翠绿的青草呀,充满了勃勃生机,踏上去之后,很快就又可以生长起来。我的酒友又来喊我去喝酒了,我们拿出酒杯啊,打开酒瓮。酒杯握在手中啊,歌妓们在眼前唱歌跳舞。歌舞是那么的优美动人啊,千万不要停下来啊!

  【赏析】

  诗的颈联和尾联,酒伴来相命,开樽共解酲。当杯已入手,歌妓莫停声。

  作者与友人就着美景良辰,来此畅饮,并希望歌女的歌声莫停,不露痕迹地表达了惜春的心情。

  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

  林花已经开到极至,花至荼靡花事了,灿烂之后就是伤逝的开始了,显然林花已经开始凋零了,代表春天也即将逝去,但在作者心里的惋惜是不明显的,而是对更加灿烂的生命寄予希望,这一点从径草的”踏”而”还生”可以看出来。

  【诗人介绍】

  孟浩然前半生主要居家侍亲读书,以诗自适。曾隐居鹿门山。40岁游京师,应进士不第,返襄阳。在长安时,与张九龄、王维、王昌龄交谊甚笃。有诗名。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以排遣仕途的失意。因纵情宴饮,食鲜疾发而亡。孟浩然诗歌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题材不宽,多写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虽不无愤世嫉俗之作,但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他和王维并称,其诗虽不如王诗境界广阔,但在艺术上有独特造诣,而且是继陶渊明、谢灵运、谢眺之后,开盛唐田园山水诗派之先声。孟诗不事雕饰,清淡简朴,感受亲切真实,生活气息浓厚,富有超妙自得之趣。如《秋登万山寄张五》、《过故人庄》、《春晓》等篇,淡而有味,浑然一体,韵致飘逸,意境清旷。孟诗以清旷冲澹为基调,但冲澹中有壮逸之气,如《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一联,精力浑健,俯视一切。但这类诗在孟诗中不多见。总的来说,孟诗内容单薄,不免窘于篇幅。现通行的《孟浩然集》收诗263首,但窜有别人作品。新、旧《唐书》有传。与王维并称“王孟”。李白诗云: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芳。


相关阅读
1 孟浩然《岁暮归南山》原文赏析

《岁暮归南山》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诗作。此诗系诗人归隐之作,诗中发泄了一种怨悱之情。首联两句记事,叙述停止追求仕进,归隐南山;颔联两句说理,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颈联两 【查看全文】

2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全诗翻译及赏析

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自来去。 诗文解释: 山寺 【查看全文】

3 《秋宵月下有怀》孟浩然

《秋宵月下有怀》 朝代:唐代 作者:孟浩然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简评: 这是一首抒情诗,描 【查看全文】

4 孟浩然《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盛唐诗人孟浩然作品。这首诗不仅准确地表现出山中从薄暮到深夜的时态特征,而且融统着诗人期盼知音的心情,有孤清之感。 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 孟浩然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 【查看全文】

5 孟浩然《宴梅道士山房》原文和译文

宴梅道士山房 孟浩然 卧愁春尽,搴帷览物华。 忽逢青鸟使,邀入赤松家。 金灶初开火,仙桃正发花。 童颜若可驻,何惜醉流霞。 注释: 1、梅道士:生平不详。孟浩然有《寻梅道士 【查看全文】

6 孟浩然《宴梅道士山房》翻译赏析

宴梅道士山房 孟浩然 林卧愁春尽,搴帷览物华。 忽逢青鸟使,邀入赤松家。 金灶初开火,仙桃正发花。 童颜若可驻,何惜醉流霞! 诗文解释: 我高卧在山林,揭开帐子欣赏山中的自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