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春晓》译文及鉴赏

发布时间:2016-06-21 00:00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被称为孟山人。以下是小编分享的孟浩然《春晓》译文及鉴赏,欢迎大家阅读!

  【原文】

  春晓(1)

  春 眠 不 觉 (2)晓,

  处 处 闻 啼 鸟(3)。

  夜 来 (4)风 雨 声,

  花 落 知 多 少。

  【注释】

  (1)春晓:春天的清晨。晓,指天刚亮的时候。

  (2)不觉:不知不觉,没有察觉到。

  (3)闻啼鸟:听到小鸟的鸣叫声;闻,听到;啼,鸣叫。

  (4)夜来:夜里。

  【白话译文】

  春天的夜晚一直甜甜地睡到天亮,

  醒来时只听见窗外一片鸟鸣啁啾。

  回想起昨夜好像下过雨又刮过风,

  缤纷的落花铺满庭院,不知道有多少。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隐居在鹿门山时所做,意境十分优美。诗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刚刚醒来时的一瞬间展开描写和联想,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怜惜之情。

  此诗没有采用直接叙写眼前春景的一般手法,而是通过“春晓”(春天早晨)自己一觉醒来后瞬间的听觉感受和联想,捕捉典型的春天气息,表达自己喜爱春天和怜惜春光的情感。诗的前两句写诗人因春宵梦酣,天已大亮了还不知道,一觉醒来,听到的是屋外处处鸟儿的欢鸣。诗人惜墨如金,仅以一句“处处闻啼鸟”来表现充满活力的春晓景象。但人们由此可以知道就是这些鸟儿的欢鸣把懒睡中的诗人唤醒,可以想见此时屋外已是一片明媚的春光,可以体味到诗人对春天的赞美。正是这可爱的春晓景象,使诗人很自然地转入诗的第三、四句的联想:昨夜我在朦胧中曾听到一阵风雨声,庭院里盛开的花儿到底被摇落了多少呢?联系诗的前两句,夜里这一阵风雨不是疾风暴雨,而当是轻风细雨,它把诗人送入香甜的梦乡,把清晨清洗得更加明丽,并不可恨。但是它毕竟要摇落春花,带走春光,因此一句“花落知多少”,又隐含着诗人对春光流逝的淡淡哀怨以及无限遐想。

  这首诗之所以深受人们喜爱,除了语言明白晓畅、音调琅琅上口之外,还在于它贴近生活,情景交融,意味隽永。

  《春晓》是一首惜春诗,看似极为口语化,却既有悠美的韵致,行文又跌宕起伏。作者以“不知——知;知——不 知”的句式,将春天的景物展现给读者。不知清晨,但是却知道报晓的鸟儿鸣叫;知道春风春雨的光顾,却不知道落英多少。诗人就是这样在反复周折的句式中来描写大好春光的。全诗以清新活泼、明朗畅晓的语言来描写春天的秀丽景色,抒发诗人内心萌发的深厚春意,墨淡而意浓,景美而情切,并且给人留下鸟啼无意,而落花有情的不尽韵味。


相关阅读
1 孟浩然诗选

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选自《孟浩然集》 与诸子登岘山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 【查看全文】

2 孟浩然《夜渡湘水》全诗赏析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被称为孟山人。以下是小编分享的孟浩然《夜渡湘水》全诗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夜渡湘水 【查看全文】

3 孟浩然洞庭湖的诗句

这是一首干谒诗。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孟浩然西游长安,写了这首诗赠当时在相位的张九龄,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孟浩然洞庭湖的诗句是,希望大家喜欢。 孟浩然洞庭湖的 【查看全文】

4 孟浩然诗《万山潭作》原文鉴赏

《万山潭作》由孟浩然所作,诗中写了清、闲,从神寄游女、归舟放歌的情境中,闻一多评价这首诗说这是诗的孟浩然,又是孟浩然的诗,也恰好体现了诗人心境的悠闲、清静、旷达、 【查看全文】

5 孟浩然诗歌的语言艺术

导语:孟浩然,善为田园山水诗,与王维并称王孟。与王维诗作相比,在田园山水诗之外的创作上他的诗材远不及王维丰富,艺术手法也不似王维、李白等人千变万化,故引来苏轼的批 【查看全文】

6 孟浩然的诗句有哪些

导语:残雪庭阴,轻寒帘影,霏霏玉管春葭。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的孟浩然的诗句有哪些,欢迎阅读参考。 孟浩然的诗句有哪些 劲风湮细雨——孟浩然《秀甲东南》 他乡逢七夕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