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江中孤屿赠白云先生王迥》诗以美丽的汉江为背景,以游汉江为情节,把相思的感情通过具体的生活抒写出来,真挚而又绵长。以下是小编分享的孟浩然古诗《登江中孤屿赠白云先生王迥》,欢迎大家阅读!
【原文】
登江中孤屿赠白云先生王迥
悠悠清江水,水落沙屿出。
回潭石下深,绿筿岸傍密。
鲛人潜不见,渔父歌自逸。
忆与君别时,泛舟如昨日。
夕阳开晚照,中坐兴非一。
南望鹿门山,归来恨如失。
【注释】
① 诗题又作“登江中孤屿贻王山人迥”。王迥:孟诗中关于王迥的诗作很多,是诗人的好友,关系相当密切。
② 傍:又作“边”。
③ 鲛人:传说中的海底怪人。歌自逸:又作“自歌逸”。
④ 开晚照:又作“门返照”、“开返照”。
⑤ 鹿门山:在襄阳城南三十里。
【赏析】
诗可分三部分。前六句为一部分,描写汉江泛舟和登江中孤屿。先写潮水退后,清悠悠的汉水中,小岛显得更加突兀。这两句诗扣题面而不直接写登孤屿,而只以“水落沙屿出”暗示。紧接着写汉江:大石下的回水潭,深不可测。岸边的翠竹,密密匝匝。传说中的鲛人,潜伏在水中。江上的渔父唱着歌儿,怡然自得。张华《博物志》载:“南海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绩,其眼能泣珠。”诗人将汉江、汉江两岸的景色、传说中的鲛人、江上的渔父交织在一起,多角度地表现汉江的神奇美丽。既写游汉江,同时也为后文回忆与王迥泛舟作铺垫。
第二部分共四句,回忆与王迥游江和登江中孤屿。诗的大意是这样:回想起与你分别的时候,我们一起泛舟的情景,仿佛昨天的事情。在夕阳的晚照中,我们坐在孤屿上,兴致勃勃。兴非一,兴致无穷,不一而足,由于有第一部分作铺垫,这里只以“夕阳”一句景语,“中坐”一句情语,就将两人一起游览的情景,清晰地展现在眼前。
最后两句为第三部分,抒写诗人对王迥的思念。
相关阅读
1 孟浩然《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盛唐诗人孟浩然作品。这首诗不仅准确地表现出山中从薄暮到深夜的时态特征,而且融统着诗人期盼知音的心情,有孤清之感。 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 孟浩然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 【查看全文】
2 古诗大全孟浩然导语:初中时期的学生收集古诗大全孟浩然是提高语文写作水平是必不可少的事情,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资料,欢迎阅读参考。 1、《初春汉中漾舟》 漾舟逗何处,神女汉皋曲。 雪罢冰复 【查看全文】
3 古诗三首(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回乡偶书)教案教案示例 教学目标: 1.理解三首古诗,结合注释或查字典、词典,了解诗句意思,语文教案-古诗三首(赠汪伦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回乡偶书)。 2.多诵读,并能展开想象,体会 【查看全文】
4 关于孟浩然的诗句有哪些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冲天羡鸿鹄,争食羞鸡鹜。——孟浩然《田园作》 卜邻近三径,植果盈千树。——孟浩 【查看全文】
5 孟浩然《夜归鹿门山歌》《夜归鹿门山歌》 朝代:唐代 作者:孟浩然 原文: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 【查看全文】
6 分析生活经历对王维孟浩然诗风之影响王维、孟浩然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诗人,经过他们二人的创作努力,山水田园诗成为盛唐诗坛的一朵奇葩,充实了唐诗的艺苑。但由于二人生活经历的不同,他们的山水田园诗表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