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应物:送杨氏女

发布时间:2016-08-30 00:00

  《送杨氏女》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作品,此诗送女出嫁、表达自己伤别心情的诗篇。诗情真挚,引人泪下。下面和小编一起赏析一下韦应物的这首古诗-《送杨氏女》!

  送杨氏女

  永日方戚戚,出行复悠悠。

  女子今有行,大江溯轻舟。

  尔辈苦无恃,抚念益慈柔。

  幼为长所育,两别泣不休。

  对此结中肠,义往难复留。

  自小阙内训,事姑贻我忧。

  赖兹托令门,任恤庶无尤。

  贫俭诚所尚,资从岂待周。

  孝恭遵妇道,容止顺其猷。

  别离在今晨,见尔当何秋。

  居闲始自遣,临感忽难收。

  归来视幼女,零泪缘缨流。

  【注释】

  ⑴杨氏女:指女儿嫁给杨姓的人家。

  ⑵永日:整天。戚戚:悲伤忧愁。

  ⑶行:出嫁。悠悠:遥远。

  ⑷溯:逆流而上。

  ⑸尔辈:你们,指两个女儿。无恃:指幼时无母。

  ⑹幼为长所育:此句下有注:“幼女为杨氏所抚育。”指小女是姐姐抚育大的。

  ⑺结中肠:心中哀伤之情郁结。

  ⑻义往:指女大出嫁,理应前往夫家。

  ⑼自小阙内训:此句下有注:“言早无恃。”阙:通“缺”。内训:母亲的训导。

  ⑽事姑:侍奉婆婆。贻:带来

  【译文】

  我整日忧郁而悲悲戚戚,女儿就要出嫁遥远地方。

  今天她要远行去做新娘,乘坐轻舟沿江逆流而上。

  你姐妹自幼尝尽失母苦,念此我就加倍慈柔抚养。

  妹妹从小全靠姐姐养育,今日两人作别泪泣成行。

  面对此情景我内心郁结,女大当嫁你也难得再留。

  你自小缺少慈母的教训,侍奉婆婆的事令我担忧。

  幸好依仗你夫家好门第,信任怜恤不挑剔你过失。

  安贫乐俭是我一贯崇尚,嫁妆岂能做到周全丰厚。

  望你孝敬长辈遵守妇道,仪容举止都要符合潮流。

  今晨我们父女就要离别,再见到你不知什么时候。

  闲居时忧伤能自我排遣,临别感伤情绪一发难收。

  回到家中看到孤单小女,悲哀泪水沿着帽带滚流。

  【创作背景】

  诗人早年丧妻,留下两小女相依为命,父女感情颇为深厚。此时大女儿要嫁的夫家路途遥远,当此离别之际,心中自然无限感伤。然而女儿出嫁是天经地义的事,在临行前,诗人万千叮咛,谆谆告诫:要遵从礼仪、孝道,要勤俭持家。其殷殷之情,溢于言表。

  【赏析】

  女儿即将远行,父亲心有不舍,却情难敌义。开头点明女儿将出嫁之事:女儿要嫁往夫家路途很遥远。作者的妻子死得早,女儿们从小就失去了母亲。常言:宁要讨乞的娘不要当官的老子,又说没妈的孩子像根草。一“苦”字说尽孩子们的不幸。念及女儿幼年丧母,自己一身兼父母之慈爱,当此离别之际,心中甚为不忍。但作者还算个好父亲,“抚念益慈柔”——加倍地疼爱她们,这是不幸中的万幸。

  大女儿大些,自动代替母亲承担起抚育小妹妹的责任,现在姐姐要出嫁了,姐妹情深,相互抱着痛哭不已,此情此景,苦不堪言。父亲毕竟是男子,自然要隐忍理智些,把满腹愁肠闷在肚里,女大当婚,岂能挽留。但女儿从小缺少内训——来自母亲的教育,以后怎么跟婆婆相处呵,未免牵肠挂肚。幸好所嫁的是户良善人家,他们的宽容,怜惜差不多可以减少过失吧,这是作者的自慰和希望。

  清贫和节俭本来就是作者所推崇的,因此没有顾虑嫁妆的丰厚完备。同样是自慰,也希望女儿不要责怪当父亲的没什么积蓄。作者吩咐女儿:要孝顺恭敬公婆,遵从妇道,仪容举止应随顺规矩。作者够细心的了。而此时离别,不知何年才能再相见。在古代,交通不发达,如果嫁得远,就难得归宁一次。何况各家有各家的事,作者自身宦游,居处也不一定。

  女儿出嫁又不是突发事件,自己肯定是早有准备的,平居时也在尽量安慰排遣自己,但事到临头还是忍不住伤感一发难收。送罢大女儿,回来看见仍在哭着的小女儿,自己再也忍不住热泪,让它在帽带上任情地流淌。女大不中留,小女儿将来也会出嫁的,家中就剩下自己一个孤老头子了。一想到晚景凄凉,不禁潸然泪下。

  这是一首送女出嫁的好诗。送女出行,万千叮咛;怜其无恃,反复诫训。诗人因为对亡妻的思念,对幼女自然更加怜爱。在长女出嫁之时,自然临别而生感伤之情。诗中说幼女与长女“两别泣不休”,其实父女之间也是如此。作者没有多写自己的直观感受,而是把更多的笔墨用于谆谆教导和万般叮咛:“自小阙内训,事姑贻我忧。赖兹托令门,任恤庶无尤。贫俭诚所尚,资从岂待周。孝恭遵妇道,容止顺其猷。”强忍住泪水说完这些,送走女儿才发现自己还是控制不了自己,只能与幼女相对而泣。一个情感复杂、无可奈何的慈父形象由此跃然纸上。


相关阅读
1 唐代诗人韦应物解读

引导语: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今天我们来看看关于唐代诗人韦应物的解读。 比起后来诸多念叨开元盛世,李杨爱情的诗人,关于大唐盛世的覆灭 【查看全文】

2 韦应物用诗歌描述修炼故事

引导语:中国古文化是一个神传的文化,其中关于修炼故事的记述可谓是不计其数。就连诗歌中都有许多是描述修炼故事的。 今天就给大家介绍唐代诗人韦应物所作的 《学仙》二首 , 【查看全文】

3 韦应物《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阅读答案

韦应物《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写离别之情,全用景物烘托,气氛渲染。诗中景物凄迷,色彩黯淡,钟声哀远,诗人把自己的感情藏在轻纱帷幕后面,触之不能及,味之又宛在。 淮上即 【查看全文】

4 韦应物《秋夜寄邱员外》注释译文

韦应物(约737~约792),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望族出身,少为皇帝侍卫,后入太学,折节读书。代宗朝入仕途,历任洛阳丞、滁州刺史、江州刺史、苏州刺史,罢官后,闲居苏 【查看全文】

5 《滁州西涧》 韦应物

韦应物的《滁州西涧》是韦应物游览至滁州西涧写下的诗情浓郁的小诗。 滁州西涧⑴ 独怜幽草涧边生⑵,上有黄鹂深树鸣⑶。 春潮带雨晚来急⑷,野渡无人舟自横⑸。 【注释】 ⑴滁 【查看全文】

6 韦应物《幽居》

韦应物的《幽居》在思想内容上虽没有多少积极意义,但其中有佳句为世人称道,因而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 幽居 贵贱虽异等,出门皆有营⑴。 独无外物牵,遂此幽居情⑵。 微雨夜来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