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应物寄全椒山中道士赏析

发布时间:2016-09-01 00:00

  韦应物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他所写的这首寄赠诗,是透露对山中道士的忆念之情。首句既写出郡斋之“冷”,更是写诗人心头之“冷”。全诗赏析如下:

  寄全椒山中道士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欲恃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赏析

  这首诗乍看无甚惊人之句,好象一潭秋水,冷然而清,颇有陶渊明的风格,向来被称为韦诗中的名篇。有人说它“一片神行”,有人说是“化工笔”(见高步瀛《唐宋诗举要》),评价很高。

  题目叫《寄全椒山中道士》。既然是“寄”,自然会吐露对山中道士的忆念之情。但忆念只是一层,还有更深的一层,需要细心领略。

  诗的关键在于那个“冷”字。全诗所透露的也正是在这个“冷”字上。首句既是写出郡斋气候的冷,更是写出诗人心头的冷。然后,诗人由于这两种冷而忽然想起山中的道士。山中的道士在这寒冷气候中到涧底去打柴,打柴回来却是“煮白石”。葛洪《神仙传》说有个白石先生,“尝煮白石为粮,因就白石山居。”还有道家修炼,要服食“石英”。明乎此,那么“山中客”是谁就很清楚了。

  道士在山中艰苦修炼,诗人怀念老友,想送一瓢酒去,好让他在这秋风冷雨之夜,得到一点友情的安慰。然而再进一层想,他们都是逢山住山、见水止水的人,今天也许在这块石岩边安顿,明天呢,恐怕又迁到别一处什么洞穴安身了。何况秋天来了,满山落叶,连路也不容易找,他们走过的脚迹自然也给落叶掩没了,那么,到何处去找这些“浮云柳絮无根蒂”的人呢?

  诗虽淡淡写来,却使人觉得诗人情感上的种种跳荡与反复。开头,是由于郡斋的冷而想到山中的道士,再想到送酒去安慰他们,终于又觉得找不着他们而无可奈何;而自己心中的寂寞之情,也终于无从消解。


相关阅读
1 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

《赋得暮雨送李胄》是唐代诗人韦应物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全诗一脉贯通,前后呼应,浑然一体。下面和小编一起赏析一下韦应物的这首古诗-《赋得暮雨送李胄》! 赋得暮雨送李胄 【查看全文】

2 韦应物《春游南亭》赏析

韦应物的《春游南亭》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深得山水神韵,并表达了作为一个地方官吏治世利民应有的责任感。 春游南亭① 川明气已变,岩寒云尚拥②。 南亭草心绿,春塘泉脉③动 【查看全文】

3 韦应物:《幽居》赏析

引导语:《幽居》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诗作。此诗描写了一个悠闲宁静的境界,下面我们一起来赏析一下这首诗。 幽居 作者:韦应物 贵贱虽异等,出门皆有营。 独无外物牵,遂此 幽 【查看全文】

4 韦应物《夕次盱眙县》阅读训练(含答案)

引导语:韦应物的《夕次盱眙县》全诗富有生活气息,侃侃诉说,淡淡抒情,看是写景,景中寓情,情由景生,景令情动。今天我们来做一下这首诗的阅读训练题。 夕次盱眙县 韦应物 【查看全文】

5 韦应物的生平简介

引导语: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这两句诗想必很多人都熟悉,它出自于《滁州西涧》,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作品,对于这位诗人,你了解多少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韦应物 【查看全文】

6 《闻雁》韦应物唐诗鉴赏

《闻雁》是唐代诗人韦应物创作的一首五绝。这首诗是诗人韦应物在秋雨之夜、归思正深之际,听到自远而近的雁叫声,有感而作。此诗描写了由远飞的大雁引起游子对故土的怀念,表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