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语:《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离别时写给好友抒发离情的一首诗。全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诗人联想到世事的难测,写得很有情致,也吐露了自己被罢官以后的心情。学完这首诗,让我们做一些习题来巩固所学到的知识。
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
韦应物
凄凄去亲爱,泛泛入烟雾。
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
今朝此为别,何处还相遇?
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
阅读习题一
1)“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描写了怎样的情景?(3分)
答:描写了诗人乘船往洛阳方向渐行渐远,在迷茫的烟雾之中,他还不停地回望广陵城外迷蒙的树林。忽然听到广陵寺庙里的残钟余音,从朦胧的烟树中隐隐传来。(3分)
(2)诗歌的后两联在表达上有何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诗歌分析。(4分)
答:后两联直抒胸臆,抒写内心感慨。(1分)诗人望着滚滚东流、一去不返的江水,禁不住感叹分别容易重逢难,后会之期就难以预料;另一方面他又自我宽慰,自己身世飘浮不定,有如波上的行舟,世事又怎能由个人作主呢?(2分)后两句蕴含了诗人羁縻漂泊、无法自主的身世之感。(1分)
阅读习题二
(1)首联中“凄凄”“泛泛”两个叠词有什么作用?(3分)
(2)“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两句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分析其艺术特色。(4分)
(3)三、四两联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3分)
参考答案:
(1)增强了语言的音韵美;渲染了离别的氛围。
(2)借景抒情。借钟声和远树,透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无一字写情又字字含情,主观情和客观景有机交织。
(3)知交难重逢,世事难预料,命运难自主。
引导语: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下面我们来做一下关于韦应物的《登楼》与王勃的《山中》阅读答案。 山中(王勃) 长江悲已 【查看全文】
2 《采玉行》 韦应物韦应物的《采玉行》主要反映采玉工人的痛苦生活,表现出浓厚的悯农情绪。 采玉行 官府征白丁,言采蓝溪玉。 绝岭夜无家,深榛雨中宿。 独妇饷粮还,哀哀舍南哭。 【赏析】 陕西 【查看全文】
3 幽居 韦应物《幽居》,唐代诗人韦应物的诗作。诗人从十五岁到五十四岁,在官场上度过了四十年左右的时光,其中只有两次短暂的闲居。 幽居 作者:韦应物 贵贱虽异等,出门皆有营。 独无外物 【查看全文】
4 韦应物《听嘉陵江水声寄深上人》翻译韦应物的《听嘉陵江水声寄深上人》从嘉陵江两岸景物,险崖与急流等景象,让人联想到水性与石质,从禅的角度去思考人生,显得十分自然。 听嘉陵①江水声寄深上人 凿崖泄②奔湍 【查看全文】
5 幽居 韦应物 赏析韦应物的《幽居》全篇描写了一个悠闲宁静的境界,反映了诗人幽居独处、知足保和的心情。 幽居 作者:韦应物 年代:唐 体裁:五古 贵贱虽异等,出门皆有营。独无外物牵,遂此幽 【查看全文】
6 韦应物 《秋夜寄邱二十二员外》韦应物的《秋夜寄邱二十二员外》从容落笔,浅浅着墨,语淡而情浓,言短而意深,格调古朴雅致、安闲恬淡,给人玩味不尽的艺术体验。 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⑴ 怀君属秋夜⑵,散步咏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