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雁韦应物

发布时间:2016-09-27 00:00

  引导语:《闻雁》是中国唐代诗人韦应物在秋雨之夜,归思正深之际,听到自远而近的雁叫声,内心感触,而所作的一首诗。

  《闻雁》

  韦应物

  故园渺何处?

  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

  高斋闻雁来。

  诗意

  故乡遥远,模糊不清,不知道在哪里啊?

  归家的思绪正无穷无尽。

  在淮河南部的夜晚下着冰冷秋雨,

  我听到大雁的叫声由远而近的传来。

  注释

  故园:指作者在长安的家。眇(miǎo):仔细地察看。

  方:刚开始。悠:远。

  淮南:作者所在地滁州(今安徽省滁州市,位于淮河南岸)。

  高斋:楼阁上的书房。闻雁:听到北来的雁叫声。

  古诗简评

  古代交通不便,远飞的大雁常常引起游子对故土的怀念。本诗作者在秋雨之夜,归思正深之际,听到自远而近的雁叫声,其心中的感触较之常人又深一层。

  创作背景

  唐德宗建中四年(783),韦应物由尚书比部员外郎出任滁州刺史。首夏离京,秋天到任。这首《闻雁》大约就是他抵滁后不久写的。

  这是一个秋天的雨夜。独坐高斋的诗人在暗夜中听着外面下个不停的淅淅沥沥的秋雨,益发感到夜的深沉、秋的凄寒和高斋的空寂。这样一种萧瑟凄寂的环境气氛不免要触动远宦者的归思。韦应物家居长安,和滁州相隔两千余里。即使白天登楼引领遥望,也会有云山阻隔、归路迢递之感;暗夜沉沉,四望一片模糊,自然更不知其眇在何处了。故园的眇远,本来就和归思的悠长构成正比,再加上这漫漫长夜、绵绵秋雨,就更使这归思无穷无已、悠然不尽了。一、二两句,上句以设问起,下句出以慨叹,言外自含无限低徊怅惘之情。“方”字透出归思正殷,为三、四高斋闻雁作势。

  正当怀乡之情不能自已的时候,独坐高斋的诗人听到了自远而近的雁叫声。这声音在寂寥的秋雨之夜,显得分外凄清,使得因思乡而永夜不寐的诗人浮想联翩,触绪万端,更加难以为怀了。诗写到这里,戛然而止,对“闻雁”而引起的感触不着一字,留给读者自己去涵咏玩索。“归思后乃说闻雁,其情自深。一倒转说,则近人能之矣。”(沈德潜《高诗别裁》)


相关阅读
1 幽居韦应物的作品介绍

作品介绍 《幽居》的作者是韦应物,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93卷。 原文 幽居 作者:唐·韦应物 贵贱虽异等,出门皆有营。 独无外物牵,遂此幽居情。 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 青山 【查看全文】

2 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阅读答案及赏析

引导语: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是一首送别诗。更是一首咏暮雨的送别诗。下面我们来做一下这首诗的阅读训练。 赋得暮雨送李胄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 【查看全文】

3 《登楼寄王卿》 韦应物

韦应物的《登楼寄王卿》 是诗人创作的一首七绝。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登楼寄王卿 踏阁攀林恨不同,楚云沧海思无穷。 数家砧杵秋山下,一郡荆榛寒雨中。 【赏析】 王卿是作 【查看全文】

4 韦应物山水田园诗风格分析

韦应物的山水田园诗,以其独特的清谈、自然、抒情风格自成一家之体,在唐代诗歌史上占有特殊的一席之地。 中唐著名诗人韦应物为后人留下了550多首诗歌,其中有不少反映战乱、批 【查看全文】

5 韦应物《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阅读答案

引导语:《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是韦应物的作品,这是离别时写给好友抒发离情的一首诗。 韦应物《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阅读习题及答案 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 唐]韦应物 凄凄去亲 【查看全文】

6 《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韦应物赏析

《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是韦应物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全诗议论风情人物,大有长官胸襟。叙事,抒情,议论相间,结构井然有序。 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 韦应物 兵卫森画戟,宴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