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应物《寄全椒山中道士》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16-11-17 00:00

  引导语:《寄全椒山中道士》是韦应物的作品,全诗语言简洁,平淡无奇,然感情跳荡反复,形象鲜明自然,情味幽远,寄托了诗人深挚的情愫和淡远的情趣。下面我们来做一下这首诗的阅读训练。

  寄全椒山中道士

  韦应物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欲恃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注释

  (1)全椒:今安徽全椒县,唐属滁州。

  (2)郡斋:滁州刺史衙署的斋舍。

  (3)“涧底”二句:指想象山中道士隔绝人世的幽独清苦生活。

  煮白石:道家有“煮五石英法”,在斋戒后的农历九月九日,将薤白、黑芝麻、白蜜、山泉水和白石英放进锅里煮。

  阅读训练

  (1)试结合全诗分析首句的“冷”字好在哪里。(3分)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试结合全诗加以分析。(4分)

  (3)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4分)

  (4)这首看似平淡的诗蕴含着哪些情感?(4分)

  (5)这首诗的第一句有一“冷”字,说说这个“冷”字所包含的内容。(2分)

  (6)结合全诗,赏析尾联的精妙之处。(4分)

  参考答案:

  (1)(3分)“冷”字是全诗写景叙事抒情的关键。(1分)首句写郡斋天气的冷,联想到山中天气的冷;由天气的冷,联想到在山中艰苦修炼的朋友的孤独、凄冷。于是诗人欲送一瓢酒去,好让他在这秋风冷雨之夜,得到一点友情的慰藉(1分)。通过一个“冷”字,虚实结合,把诗人对山中朋友的想念很巧妙地表达了出来。(1分)(未答到最后一点,但前面各点的分析较具体,也可以给3分)

  (2)(4分)作者的感情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山中道士的忆念之情。(1分)写山中道人的种种活动,想送酒去安慰都是这种情感的表现。(1分)但忆念只是一层,还有更深的一层,即作者心中的寂寞之情。(1分)“郡斋冷”两句抒写,可以看到诗人身处郡斋的寂寞,想送酒去安慰山中的道士,终于又觉得找不着他们而无可奈何;而自己心中的寂寞之情,也终于无从化解。(1分)

  (3)本诗围绕“怀念老友”展开:先是由于郡斋的冷而想到山中的道士,再想到送酒去安慰忙碌的他,最后又因找不着他而无可奈何。(一点1分)

  (4)①对朋友的真挚思念。②无法见到朋友的孤独寂寞。③政治上不得志的落寞感伤。(写出一点得1分,写出两点得2分,写出3点得4分。)

  (5)既写出郡斋气候之冷,又写出诗人心头之冷,诗人寂寞而孤独。

  (6)(1)“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写作者衷心希望送酒安慰山中的道士,但是落叶满山,路也被遮蔽,道士自然无从找寻,诗人也无可奈何;这里体现了情感的起伏与跳荡。

  (2)以形象煞尾,耐人寻味。秋气萧森、满山落叶、人迹全无的深山,让人想到作者的怅然、孤寂与失落,情韵深长。

  以上每点2分,如果答情景交融、对比的酌情给一点分。

  二:

  (1)有人说第一句中的“冷”字用得精妙,请简要赏析其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4分)

  【答案】(1)①“冷”字,渲染了一种凄清的气氛,为下文写思念山中客蓄势(铺垫)。(或引出下文思念山中客)(2分)②“冷”字双关。“冷”字既写出了郡斋气候寒冷,更突出了诗人心里之凄冷。(2 分)

  (2)诗歌首联直抒思友之情,后文是如何具体描述这种情感的?请作简要分析。(4 分)

  【答案】①诗人借回想友人山中艰辛(或“束薪煮白石”)的生活情景表达思念之情;②借 “持酒”“远慰”虚实结合,表现出对友人的怀念之情;③“满空山”“何处寻”表现出寻找友人而不能的落寞惆怅之情。(答到其中任意2点即得4分)


相关阅读
1 《登楼寄王卿》韦应物唐诗鉴赏

《登楼寄王卿》是唐代诗人韦应物创作的一首七绝。诗曰:踏阁攀林恨不同,楚云沧海思无穷。数家砧杵秋山下,一郡荆榛寒雨中。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原文: 登楼寄王卿 韦应 【查看全文】

2 《唐诗演义》之韦应物

引导语:韦应物是我国唐代诗人,他的作品虽比不得几位唐代名家的作品那么流传千古,但也别具风格,这位出身豪门世家的贵族子弟一生跌宕,淋漓尽致的诠释了纨绔子弟的逍遥,而 【查看全文】

3 韦应物:《幽居》阅读答案及赏析

引导语:韦应物的《幽居》反映了诗人幽居独处、知足保和、怡然自得的心态,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下这首诗的阅读训练。 幽 居 韦应物① 贵贱虽异等,出门皆有营。 独无外物牵,遂 【查看全文】

4 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曹》阅读答案

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曹》是一首咏暮雨的送别诗,虽是送别,却重在写景。首联写送别之地,扣紧雨、暮主题。 赋得暮雨送李曹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 【查看全文】

5 《赋得暮雨送李曹》 韦应物

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曹》 是一首咏暮雨的送别诗,虽是送别,却重在写景。全诗一脉贯通,前后呼应,浑然一体。 赋得暮雨送李胄⑴ 楚江微雨里⑵,建业暮钟时⑶。 漠漠帆来重⑷ 【查看全文】

6 韦应物《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古诗

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 作者:韦应物 兵卫森画戟,燕寝凝清香。 海上风雨至,逍遥池阁凉。 烦疴近消散,嘉宾复满堂。 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 理会是非遣,性达形迹忘。 鲜肥属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