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演义》之韦应物

发布时间:2016-11-09 00:00

  引导语:韦应物是我国唐代诗人,他的作品虽比不得几位唐代名家的作品那么流传千古,但也别具风格,这位出身豪门世家的贵族子弟一生跌宕,淋漓尽致的诠释了纨绔子弟的逍遥,而就这样一位“不学无术”的公子哥,却在中唐时期,演绎出了自己不一样的才子时代。

  韦应物是京兆万年人。京兆杜陵韦氏是关中的世家大族,衣冠鼎盛。《旧唐书》说:“自唐以来,氏族之盛无逾于韦氏。”韦应物曾祖韦待价武则天时拜相。他父亲做过宗正少卿。他叔叔韦锜做过左千牛中郎将,卷入韦后和唐玄宗的斗争被杀。家里出了乱党,通常都会满门抄斩。韦应物不但没受株连,反而从十五岁起就做了唐玄宗的宫廷侍卫。这从另一个方面证明韦氏当时宗族之强,也说明唐朝比较宽宏大量。

  韦应物虽然在太学挂名,但他主要兴趣是好勇斗狠,不但把恶霸打得改邪归正,同学也被他欺凌,“少年游太学,负气蔑诸生”。他在《逢杨开府》中交代自己早年干过的坏事以及后来浪子回头的原因。

  少事武皇帝,无赖恃恩私。

  身作里中横,家藏亡命儿。

  朝持樗蒲局,暮窃东邻姬。

  司隶不敢捕,立在白玉墀。

  骊山风雪夜,长杨羽猎时。

  一字都不识,饮酒肆顽痴。

  武皇升仙去,憔悴被人欺。

  读书事已晚,把笔学题诗。

  两府始收迹,南宫谬见推。

  非才果不容,出守抚茕嫠。

  忽逢杨开府,论旧涕俱垂。

  坐客何由识,惟有故人知。

  从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出,韦应物年轻时横行街头,窝藏罪犯,参与赌博,拐带妇女,几乎可以说无恶不作。但因为是皇帝侍卫,没人敢把他抓去坐牢。唐玄宗死后韦应物离开禁军,因为失去了侍卫身份的庇护,很快就遭到欺负自身难保,不得不回太学接着读书,希望混个文凭好找工作。

  可能是因为年轻的时候坏事做尽,韦应物后来成了一个无可挑剔的清官。就像很多花心的男女,结婚之后反而比较专一,因为那些沾花惹草的事对他们已经没有吸引力。史称韦应物“立性高洁,鲜食寡欲,所居焚香扫地而坐。”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韦应物用最朴素的语言告诉后人怎样做一个有良心的官员。现在的官员把豪言壮语挂在嘴边,他们从不觉得自己对不住那份俸钱,反而认为俸钱对不住他们,所以一有机会就伸手,雁过拔毛。现在西伯利亚的大雁已经改变迁徙路线,不敢再经过中国。

  代宗永泰元年,韦应物做了洛阳丞。当时洛阳刚从叛军手中收复,唐军以及请来助阵的回纥骑兵认为洛阳做过叛军首都,所以洛阳人都不是好鸟。他们不但抢走洛阳人的所有财物,还烧毁全部房屋。百姓没有衣服,只好用纸裹住身体遮羞。

  韦应物看到百姓流离失所,痛心疾首。这时守卫洛阳的神策军依旧横行霸道,他们借口搜查叛军余党,趁机敲诈勒索,侮辱民妇。韦应物去找神策军将军交涉,对方只顾赌博,爱理不理。

  韦应物说:“将军,如果你没空管束你的手下,我替你管。”

  神策军将军这才抬起头来看了看韦应物。

  “好呀。不过我先提醒你,我们神策军的将士都是贵族子弟,有些人还是宫中大太监的养子。到时出了乱子惊动了他们的家族势力,你自己收拾这个烂摊子。”

  韦应物没有被吓倒,回到衙门找来十几个去少林寺学过武艺的捕快和民间高手,亲自上街巡逻。

  这天一队神策军士兵又策马在街上追逐妇女。几个妇女在逃跑过程中纸衣被风卷走,只能用双手遮羞。神策军士兵放声大笑。

  韦应物带领十几名壮士手持大棒站在街头,放过妇女挡住神策军的去路。

  韦应物指着为首的军官说;“我是洛阳丞韦应物。你们如果现在掉头,并保证以后不上街滋扰百姓,我就放你们走。”

  那军官狂妄地说:“洛阳丞是什么东西?就算你是东都留守,我们神策军也不放在眼里。”

  “我警告你是例行公事。其实我知道你们听不进去。”

  “那你还不滚蛋?好狗不挡道,我们今天不想杀人。”

  韦应物示意身边壮士让道。那些壮士按照事先布置在大街两边依次站好。

  神策军士兵以为韦应物已经认输,仰首从两排壮士中间穿过。

  韦应物一声令下。两排壮士同时挥棒横扫。

  神策军士兵人仰马翻,全部被擒。

  神策军将领闻讯扔下骰子赶到洛阳监狱。洛阳城里的神策军将士听说有人胆敢扣押自己的战友,全副武装骑马赶到,声称如不放人就捣毁监狱。

  韦应物不为所动。

  “监狱是司法重地,你们如果胆敢劫狱,那就是十恶不赦的死罪。”韦应物命令手下,“把门打开,看他们谁敢进来。”

  神策军将士大喊大叫,可是谁也不敢踏进监狱一步。

  神策军将军已经听说韦应物也是做过三卫郎的贵族子弟,而且他也害怕把事情闹得不可收拾,所以请求韦应物借一步说话。

  韦应物把他带进一间空着的牢房。

  神策军将军说:“韦大人,我有眼不识泰山。听说韦大人也是禁军出身,大家算是自己人,能不能网开一面?”

  “除非你能保证今后不再发生类似的事情。”

  “这恐怕有困难。驻守洛阳的除了我们神策军还有朔方军,他们不归我管。我们神策军鱼龙混杂,不怕你笑话,他们有时连我也不放在眼里。”

  “那就对不起了。”

  神策军将领见无法说服韦应物,只好把群情激奋的部下劝回去。这件事后来闹到对簿公堂,不过韦应物竟然站在被告席上,罪名是破坏军民团结。韦应物愤而辞职回到长安闲居。这件事消磨了韦应物的最后一点锐气。从此以后,他彻底成为一位循规蹈矩、得过且过的官吏。

  大历九年,韦应物得到京兆尹黎干赏识,先后做过京兆府功曹、栎阳令,四十五岁的时候成为尚书比部员外郎,随后做了滁州刺史、江州刺史。在他做江州刺史三十年后,白居易来到江州做司马,诗兴大发写下著名长诗《琵琶行》。

  韦应物在五十一岁时回京做了左司郎中,随即出为苏州刺史。这可不是贬官,苏州刺史是从三品,标志韦应物正式成为高干。

  唐代诗歌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初唐诗人五言写得多,盛唐诗人七言写得好,李白和王昌龄都是七绝圣手,杜甫在夔州写的那些登峰造极的组诗也是七言律诗。到了中唐,韦应物、刘长卿人称或自称五言长城,而晚唐杜牧和李商隐写得最好的又是七言。

  我们谈论韦应物的五言,肯定不能对《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视而不见。

  凄凄去亲爱,泛泛入烟雾。

  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

  今朝为此别,何处还相遇。

  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

  “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世事无常,劳生有限,眼前归棹,远寺钟声,韦应物表达的是对游宦生涯的厌倦。

  另一首《赋得暮雨送李胄》和这首风格意境相似。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类似的诗还有《夕次盱眙县》

  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

  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沈夕。

  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

  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

  他的《淮上喜会梁州故人》同样有名。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韦应物在江淮的时间并不算长,但他最好的诗歌都和江淮有关。中唐诗人分为比较明显的两个集群,韩愈、柳宗元、刘禹锡和白居易青春激扬,刘、柳参加永贞革新,白居易力主追查刺杀武元衡和裴度的幕后元凶,韩愈直接参加对藩镇的战争。而刘长卿、韦应物、戴叔伦等经历过安史之乱的中唐前期诗人已经心灰意冷。厌倦了战争的他们特别喜欢山温水软的江南。刘长卿一直在江南游荡,韦应物后来终老苏州很可能不是因为贫穷,戴叔伦宁愿放弃高官厚禄回到故乡。

  韦应物的朋友冯著一度隐居灞陵,有一天他和韦应物相遇长安街头。

  客从东方来,衣上灞陵雨。

  问客何为来,采山因买斧。

  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

  昨别今已春,鬓丝生几缕。

  这首诗写得非常简淡,但就象夏天成都街头的冷淡杯,看似简单其实丰美。

  韦应物特别擅长写五言古诗。古诗是相对律诗和绝句来说的,因为律诗和绝句出现得比较晚,所以称为近体。古诗一般对格律要求不严,而且长短不拘。

  东郊

  吏舍局终年,出郊旷清曙。

  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

  依丛适自憩,缘涧还复去。

  微雨霭芳原,春鸠鸣何处?

  乐幽心屡止,遵事迹犹遽。

  终罢斯结庐,慕陶真可庶。

  这首诗中的“杨柳散和风,青山淡吾虑”、“微雨霭荒原,春鸠鸣何处”都是自古文人津津乐道,经常题写在自己书房或园亭的名句。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盛赞韦应物的五言诗“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今之秉笔者谁能及之?”苏东坡也说“乐天长短三千首,却爱韦郎五字诗”。

  不过韦应物最有名的五言古诗不是《东郊》,而是在苏州刺史任上写的《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

  兵卫森画戟,燕寝凝清香。

  海上风雨至,逍遥池阁凉。

  烦疴近消散,嘉宾复满堂。

  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

  理会是非遣,性达形迹忘。

  鲜肥属时禁,蔬果幸见尝。

  俯饮一杯酒,仰聆金玉章。

  神欢体自轻,意欲凌风翔。

  吴中盛文史,群彦今汪洋。

  方知大藩地,岂曰财赋强。

  韦应物当时在刺史衙门后院宴请苏州当地的才子文士。他把富甲天下、才子辈出的姑苏狠狠夸奖了一番,饭后当地文人纷纷要求韦应物给他们签名留念。

  韦应物清心寡欲,后半生的经历和王维相似,他就是个官场隐士。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这首诗名叫《秋夜寄邱员外》。韦应物的生命里似乎只有友谊,他的大部分诗都是念友伤离。其实他特别疼爱自己的孩子,在大女儿远嫁的时候,他写了《送杨氏女》。

  永日方戚戚,出行复悠悠。

  女子今有行,大江溯轻舟。

  尔辈苦无恃,抚念益慈柔。

  幼为长所育,两别泣不休。

  对此结中肠,义往难复留!

  自小阙内训,事姑贻我忧。

  赖兹托令门,仁恤庶无尤。

  贫俭诚所尚,资从岂待周?

  孝恭遵妇道,容止顺其猷。

  别离在今晨,见尔当何秋。

  居闲始自遣,临感忽难收。

  归来视幼女,零泪缘缨流。

  看似封建家长在板着脸教训女儿要谨守妇道,实际上父女亲情溢于言表。

  韦应物还是最早的词人之一。他写过几首《调笑令》,最为人所知的是下面这首 。

  胡马,胡马,远放燕支山下。

  跑沙跑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

  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

  此外韦应物还写了不少《行路难》、《横塘行》、《广陵行》之类的乐府诗。白居易发起新乐府运动的时候,把韦应物拉来给自己助威。他在《与元九书》说“如近岁韦苏州歌行,才丽之外,颇近兴讽。”

  德宗贞元六年,五十四岁的韦应物罢官闲居苏州永定寺,此后不久在苏州去世,归葬长安杜陵祖坟。韦应物及其夫人的墓志保存至今。他的子孙都中过进士。晚唐花间派著名词人韦庄也是韦应物的后人。


相关阅读
1 韦应物拼音

中国唐代诗人韦应物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下面是应届毕业生文学网的小编和大家分享关于的韦应物的简介,欢迎阅读。 韦拼音:[wi] 应拼音:[yng] 物拼音: 【查看全文】

2 韦应物 《秋夜寄邱二十二员外》

韦应物的《秋夜寄邱二十二员外》从容落笔,浅浅着墨,语淡而情浓,言短而意深,格调古朴雅致、安闲恬淡,给人玩味不尽的艺术体验。 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⑴ 怀君属秋夜⑵,散步咏 【查看全文】

3 《采玉行》韦应物

韦应物的《采玉行》主要反映采玉工人的痛苦生活,表现出浓厚的悯农情绪。 采玉行 官府征白丁,言采蓝溪玉。 绝岭夜无家,深榛雨中宿。 独妇饷粮还,哀哀舍南哭。 【赏析】 陕西 【查看全文】

4 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原文

韦应物的《寒食寄京师诸弟》从环境写起,极力渲染孤寂凄冷的氛围,思乡念亲之情已寓其中。 寒食寄京师诸弟⑴ 雨中禁火空斋冷⑵,江上流莺独坐听⑶。 把酒看花想诸弟⑷,杜陵寒 【查看全文】

5 《东郊》韦应物

《东郊吏舍局终年》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韦应物。这首诗反映了作者的人格和诗风都颇类陶渊明。古诗全文如下: 《东郊》 韦应物 吏舍局终年,出郊旷清曙。 【查看全文】

6 韦应物滁州西涧赏析

在艺术上,他效法陶渊明,也受过谢灵运和王维的影响,形成自己的一种自然淡远的艺术特色。然而他的词不多, 仅《三台》和《调笑》共四首。诗句是非常出名的。下面是应届毕业生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