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应物《题石桥》

发布时间:2016-11-23 00:00

  引导语: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韦应物的诗《题石桥》。

  《题石桥》

  韦应物

  远学临海峤,横此莓苔石。

  郡斋三四峰,如有灵仙迹。

  方愁暮云滑,始照寒池碧。

  自与幽人期,逍遥竟朝夕。

  赏析

  远学临海峤,

  横此莓苔石。

  东晋山水诗人谢灵运有《登临海峤初发疆中作》诗,韦应物自谓要追随谢灵运的步伐去游览名山,天台山石桥,横架两山,上有莓苔之滑,下临万丈绝冥。

  郡斋三四峰,

  如有灵仙迹。

  郡斋,指郡守起居之处,韦应物曾任滁州、江州、苏州三州刺史,在郡斋里造了三四座灵秀的假山,在诗人的眼中,似乎有仙人出入在山间。

  方愁暮云滑,

  始照寒池碧。

  诗人寄情园林,担心暮云升起的时候,路上会湿滑,假山下的水池也显得寒冷澄碧。

  自与幽人期,

  逍遥竟朝夕。

  幽人,指隐士,诗人与隐士约好在此聚会,逍遥同乐,不觉朝夕时间之流逝。

  韦应物借天台山石桥之名,题咏自己郡斋里的假山碧池,以抒发向往山林隐士逍遥自在的生活情怀。

  韦应物

  韦应物(737—791? ),长安(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人,早年充当唐玄宗的侍卫,狂放不羁,后来折节读书,应举成进士,任过洛阳丞。曾一度辞官闲居,德宗时历任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后人称他“韦江州”或“韦苏州”。又因曾任左司郎中,也有“韦左司”的称呼。

  韦应物的诗,以写田园山水著名,部分作品,对安史之乱后社会乱离、民生疾苦的情况,有所反映。

  在艺术上,他效法陶渊明,也受过谢灵运和王维的影响,形成自己的一种自然淡远的艺术特色。有《韦苏州集》。


相关阅读
1 韦应物《月夜》

引导语: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月夜》的作者就是韦应物,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91卷。 月夜 作者:唐韦应物 皓月流春城,华露积芳草。 坐念绮窗空,翻伤清景好。 清景 【查看全文】

2 韦应物悼亡诗中的深挚情怀

韦应物是大历诗坛的重要诗人,韦应物的悼亡诗对亡逝的妻子表达了深挚的感情和沉痛的怀念,充分表明了韦应物对现实生活的真切观照和对亲友人伦的深挚情怀。 大历年间是唐诗由盛 【查看全文】

3 韦应物诗选

韦应物品质高洁,朱子谓其无一字造作,气象近道,真可传人也。下面和小编一起赏析一下韦应物诗选! 韦应物诗选 郡楼春燕 众乐杂军鞞,高楼邀上客。思逐花光乱,赏馀山景夕。 为 【查看全文】

4 送杨氏女 韦应物

引导语:《送杨氏女》是诗人韦应物送女出嫁时所作的诗,表达自己伤别的心情。诗情真挚,引人泪下。 送杨氏女 韦应物 永日方戚戚,出行复悠悠。 女子今有行,大江溯轻舟。 尔辈 【查看全文】

5 韦应物《寄全椒山中道士》原诗

《寄全椒山中道士》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作品。此诗抒写秋风秋雨之夕,诗人怀念山中的一位道士,想携酒去安慰老友又无从寻觅的惆怅之情,寄托了诗人深挚的情愫和淡远的情趣。全 【查看全文】

6 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原文翻译

韦应物的《寒食寄京师诸弟》以乐景写哀情。末句写家乡杜陵芳草萋萋,以景结情,含蓄隽永。 寒食寄京师诸弟⑴ 雨中禁火空斋冷⑵,江上流莺独坐听⑶。 把酒看花想诸弟⑷,杜陵寒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