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0 08:59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出自唐朝诗人贺知章的古诗作品《回乡偶书》第三四句,其全诗文如下: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注释】
  1、相见:碰见
  2、客:作者
  3、何处:哪里
  【翻译】
  我在年少时离开家乡,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来。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越来越少。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的。他们笑着询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赏析】
  第一首是久客异乡、缅怀故里的感怀诗。写于初来乍到之时,抒写久客伤老之情。在第一、二句中,诗人置身于故乡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之中,一路迤逦行来,心情颇不平静:当年离家,风华正茂;今日返归,鬓毛疏落,不禁感慨系之。首句用“少小离家”与“老大回”的句中自对,概括写出数十年久客他乡的事实,暗寓自伤“老大”之情。次句以“鬓毛衰”顶承上句,具体写出自己的“老大”之态,并以不变的“乡音”映衬变化了的“鬓毛”,言下大有“我不忘故乡,故乡可还认得我吗”之意,从而为唤起下两句儿童不相识而发问作好铺垫。
  三四句从充满感慨的一幅自画像,转而为富于戏剧性的儿童笑问的场面。“笑问客从何处来”,在儿童,这只是淡淡的一问,言尽而意止;在诗人,却成了重重的一击,引出了他的无穷感慨http:///c/1286.html,自己的老迈衰颓与反主为宾的悲哀,尽都包含在这看似平淡的一问中了。全诗就在这有问无答处悄然作结,而弦外之音却如空谷传响,哀婉备至,久久不绝。
  就全诗来看,一二句尚属平平,三四句却似峰回路转,别有境界。后两句的妙处在于背面敷粉,了无痕迹:虽写哀情,却借欢乐场面表现;虽为写己,却从儿童一面翻出。而所写儿童问话的场面又极富于生活的情趣,即使读者不为诗人久客伤老之情所感染,也不能不被这一饶有趣味的生活场景所打动。
  杨衡《对床夜语》诗云:“正是忆山时,复送归山客。”张籍云:“长因送人处,忆得别家时。”卢象《还家诗》云:“小弟更孩幼,归来不相识。”贺知章云:“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语益换而益佳,善脱胎者宜参之。


相关阅读
1 他时雨夜困移床,坐厌愁声点客肠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他时雨夜困移床,坐厌愁声点客肠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南堂他时雨夜困移床》,其古诗全文如下: 他时雨夜困移床,坐厌愁声点客肠。 一听南堂新瓦响,似闻东坞小荷香。 【注释 【查看全文】

2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古诗作品《观刈麦》之中,其全诗文如下: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簟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 【查看全文】

3 伏槛一长眺,津途多远情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伏槛一长眺,津途多远情出自唐朝诗人张九龄的作品《秋晚登楼望南江入始兴郡路》,其古诗全文如下: 潦收沙衍出,霜降天宇晶。 伏槛一长眺,津途多远情。 思来江山外,望尽烟云生 【查看全文】

4 攘袖见素手,皓腕约金环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攘袖见素手,皓腕约金环出自东汉诗人曹植的作品《美女篇》,其古诗全文如下: 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 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 攘袖见素手,皓腕约金环。 头上金爵钗,腰佩 【查看全文】

5 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出自唐朝诗人秦观的古诗作品《虞美人碧桃天上栽和露》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乱山深处水萦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 【查看全文】

6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出自诗经的古诗作品《氓》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