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0 09:00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出自唐朝诗人贾岛的古诗作品《寻隐者不遇》第三四句,其全诗文如下: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注释】
  ⑴寻:寻访。隐者:隐士,隐居在山林中的人。古代指不肯做官而隐居在山野之间的人。一般指的是贤士。不遇:没有遇到,没有见到。
  ⑵童子:没有成年的人,小孩。在这里是指“隐者”的弟子、学生。
  ⑶言:回答,说。
  ⑷云深:指山上的云雾。处:行踪,所在。
  【翻译】
  苍松下,我询问隐者的徒弟,他说师傅采药去了。就在这座山中,可是林深云密,我也不知道他到底在哪。
  【赏析】
  贾岛是以“推敲”两字出名的苦吟诗人。一般认为他只是在用字方面下功夫,其实他的“推敲”不仅着眼于锤字炼句,在谋篇构思方面也是同样煞费苦心的。此诗就是一个例证。
  全诗只有二十字,作为抒情诗,却有环境,有人物,有情节,内容极丰富,其奥秘在于独出心裁地运用了问答体。不是一问一答,而是寓问于答,几问几答。 第一句省略了主语“我”。“我”来到“松下”问“童子”, 见得“松下”是“隐者”的住处,而“隐者”外出。“寻隐者不遇”的题目已经交待清楚。“隐者” 外出而问其“童子”,必有所问,而这里把问话省略了,而写出“童子” 的答语:“师采药去。”从这四个字而可想见当时松下所问是“师往何处去”。“我” 专程来“寻隐者”,“隐者”“采药去”了,自然很想把他找回来。因而又问童子:“采药在何处?”这一问诗人也没有明写,而以“只在此山中”的童子答辞,把问句隐括在内。最后一句“云深不知处”,又是童子答复对方采药究竟在山前、山后、山顶、山脚的问题。明明三番问答,至少须六句方能表达的,贾岛采用了以答句包赅问句的手法,精简为二十字。这种“推敲”就不在一字一句间了。
  诗人巧妙地以答见问,收到了言外见意的艺术效果。“我”的问话固然见于言外,“我”与“童子”往复问答的动作、情态及其内心活动也见于言外。四句诗,通过问答的形式写出了“我”、“童子”、“隐者”三个人物及其相互关系,又通过环境烘托,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这首诗除了语音简练,形象鲜明,还很讲究色调。从表面看,这首诗似乎不着一色,白描无华,是淡妆而非浓抹。其实它的造型自然,色彩鲜明,浓淡相宜。郁郁青松,悠悠白云,这青与白,这松与云,它的形象与色调恰和云山深处的隐者身份相符。而且未见隐者先见其画,青翠挺立中隐含无限生机;而后却见茫茫白云,深邃杳霭,捉摸无从,令人起秋水伊人无处可寻的浮想。从造型的递变,色调的先后中也映衬出作者感情的与物转移。
  诗中隐者采药为生,济世活人,是一个真隐士。所以贾岛对他有高山仰止的钦慕之情。诗中白云显其高洁,苍松赞其风骨,写景中也含有比兴之义。惟其如此,钦慕而不遇,就更突出其怅惘之情了。另外,作者作为一个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离开繁华的都市,跑到这超尘绝俗的青松白云之间来“寻隐者”,其原因也是耐人寻味,引人遐想的。


相关阅读
1 情未已,信曾通,满衣犹自染檀红。恨不如双燕,飞舞帘栊。春欲暮,残絮尽,柳条空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情未已,信曾通,满衣犹自染檀红。恨不如双燕,飞舞帘栊。春欲暮,残絮尽,柳条空出自唐朝诗人欧阳炯的作品《献衷心见好花颜色》,其古诗全文如下: 见好花颜色,争笑东风,双 【查看全文】

2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出自宋朝诗人司马光的古诗作品《客中初夏》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注释 【查看全文】

3 何处相逢?登宝钗楼,访铜雀台。唤厨人斫就,东溟鲸脍;圉人呈罢,西极龙媒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何处相逢?登宝钗楼,访铜雀台。唤厨人斫就,东溟鲸脍;圉人呈罢,西极龙媒出自宋朝诗人刘克庄的作品《沁园春梦孚若》,其古诗全文如下: 何处相逢?登宝钗楼,访铜雀台。唤厨 【查看全文】

4 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出自唐朝诗人郑谷的古诗作品《鹧鸪》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 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 游子乍闻征袖 【查看全文】

5 谁知江上酒,还与故人倾。铁马红旗寒日暮,使君犹寄边城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谁知江上酒,还与故人倾。铁马红旗寒日暮,使君犹寄边城出自宋朝诗人周紫芝的作品《临江仙送光州曾使君》,其古诗全文如下: 记得武陵相见日,六年往事堪惊。回头双鬓已星星。 【查看全文】

6 霜余已失长淮阔。空听潺潺清颍咽。佳人犹唱醉翁词,四十三年如电抹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霜余已失长淮阔。空听潺潺清颍咽。佳人犹唱醉翁词,四十三年如电抹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木兰花令霜余已失长淮阔》,其古诗全文如下: 霜余已失长淮阔。空听潺潺清颍咽。佳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