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0 09:02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古诗作品《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第一二句,其全诗文如下: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注释】
  1、昌龄:唐代诗人,天宝年间被贬为龙标县尉
  2、左迁:古时尊右而卑左,故称贬官降职为“左迁”
  3、龙标:唐代县名,在今湖南黔(qián)阳县,现保存有龙标书院,唐时甚僻
  4、杨花:柳絮
  5、子规:杜鹃鸟,啼声哀婉凄切
  6、五溪:唐人所说的五溪指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当时属于黔中道,在今湖南西部和贵州东部
  【翻译】
  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龙标地方偏远要经过五溪。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暖的月亮,希望它能随着风一直陪着您到夜郎以西。
  【赏析】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大概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二载(753年)。当时王昌龄从江宁丞被贬为龙标县(今湖南省黔阳县)尉,李白在扬州听到好友被贬后写下了这首诗。
  此诗首句写景兼点时令。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 因首句已于景中见情,所以次句便直叙其事。“闻道”,表示惊惜。“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见。
  后两句抒情。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随风飘到夜郎。这两句诗所表现的意境,已见于前此的一些名作中。如谢庄《月赋》:“美人迈兮音尘缺,隔千里兮共明月。临风叹兮将焉歇,川路长兮不可越。”曹植《杂诗》:“愿为南流景,驰光见我君。”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都与之相近。而细加分析,则两句之中,又有三层意思,一是说自己心中充满了愁思,无可告诉,无人理解,只有将这种愁心托之于明月;二是说惟有明月分照两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见她;三是说,因此,也只有依靠她才能将愁心寄与,别无它法。
  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用男女情爱的方式以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风逐月到夜郎西。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
  这种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同样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维所形成的巨大的特点之一和优点之一。当诗人们需要表现强烈或深厚的情感时,常常用这样一种手段来获得预期的效果。


相关阅读
1 无论漱琼液,还得洗尘颜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无论漱琼液,还得洗尘颜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望庐山瀑布水二首其一》,其古诗全文如下: 西登香炉峰,南见瀑布水。 挂流三百丈,喷壑数十里。 欻如飞电来,隐若白虹起。 初 【查看全文】

2 竹坛秋月冷,山殿夜钟清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竹坛秋月冷,山殿夜钟清出自唐朝诗人钱起的作品《送征雁》,其古诗全文如下: 灭迹人间世,忘归象外情。 竹坛秋月冷,山殿夜钟清。 仙侣披云集,霞杯达曙倾。 同欢不可再,朝暮 【查看全文】

3 挥兹一觞,陶然自乐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挥兹一觞,陶然自乐出自东晋诗人陶渊明的作品《时运洋洋平泽》,其古诗全文如下: 洋洋平泽,乃漱乃濯。 邈邈遐景,载欣载瞩。 称心而言,人亦易足。 挥兹一觞,陶然自乐。 【注 【查看全文】

4 终当遇安期,于此炼玉液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终当遇安期,于此炼玉液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游泰山日观东北倾》,其古诗全文如下: 日观东北倾,两崖夹双石。 海水落眼前,天光遥空碧。 千峰争攒聚,万壑绝凌历。 缅彼鹤 【查看全文】

5 汉使昔年离别。攀弱柳,折寒梅,上高台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汉使昔年离别。攀弱柳,折寒梅,上高台出自唐朝诗人温庭筠的作品《定西番汉使昔年离别》,其古诗全文如下: 汉使昔年离别。攀弱柳,折寒梅,上高台。 千里玉关春雪,雁来人不来 【查看全文】

6 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赠崔侍郎二首其一》,其古诗全文如下: 黄河二尺鲤,本在孟津居。 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 故人东海客,一见借吹嘘。 风涛倘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