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使昔年离别。攀弱柳,折寒梅,上高台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0 09:49

  “汉使昔年离别。攀弱柳,折寒梅,上高台”出自唐朝诗人温庭筠的作品《定西番·汉使昔年离别》,其古诗全文如下:
  汉使昔年离别。攀弱柳,折寒梅,上高台。
  千里玉关春雪,雁来人不来。羌笛一声愁绝,月徘徊。
  【注释】
  ⑴汉使句——追述汉朝使节往年的离别。汉使:指张骞。《汉书·张骞传》:“骞以郎应募,使月,出陇西,凡西域之大宛、康居、月氏、大夏、乌孙诸国,先后皆定。”张骞死后,西域人常怀念。这里是借对张骞的怀念,以表边疆人民怀念朝廷使节之情。
  ⑵攀弱柳——攀折细柳枝表示赠别。《三辅黄图》:“霸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
  ⑶折寒梅——折梅花赠远人。《荆州记》:“宋陆凯与范晔相善,自江南寄梅一枝,并赠诗曰:‘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一枝春”指一枝春梅。
  ⑷上高台——征夫游子,常登高台,遥望故乡。《乐府诗集·临高台》解题:“齐谢朓千里常思归,但言临望伤情而已。”
  ⑸千里二句——千里之外,玉门关一带还是春雪纷飞,雁已来而人未见来。
  ⑹羌笛二句——闻羌笛一声,愁思欲绝,月下独徘徊。羌笛:笛名。《风俗通》:“汉武帝时丘仲作笛,其后又有羌笛。”羌笛出于羌族,今甘肃一带,始为三孔、后有五孔,可吹五音。又:《初学记·乐部》:“风俗通曰:‘笛,汉武帝时丘仲所作也。’按,宋玉有笛赋,玉在汉前,恐此说非也。又马融长笛赋云,近代双笛从羌起。”
  【翻译】
  无。
  【赏析】
  这首词是就题发挥,写西域人对张骞的怀念。上片写了张骞离别西域时国内地的一个镜头。用折柳、赠梅、送至高台这些传统的形式,表示了西域人民对张骞的怀念。“折柳”、“赠梅”未必实有其事。“上高台”表示依依惜别之状。首句有“昔年”一词,表示是在追叙。
  下片转到现实中来,用“玉关”、“春雪”、“雁飞”、“笛声”,突出塞外的地理环境。“雁来人不来”,语浅情深,可见盼望之殷切。结尾用月影徘徊、羌笛悠悠来加深怀念的气氛。


相关阅读
1 一把青秧乘手青,轻烟漠漠雨冥冥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一把青秧乘手青,轻烟漠漠雨冥冥出自宋朝诗人虞似良的作品《横溪堂春晓》,其古诗全文如下: 一把青秧乘手青,轻烟漠漠雨冥冥。 东风染尽三千顷,白鹭飞来无处停。 【注释】 横 【查看全文】

2 含情春晼晚,暂见夜阑干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含情春晼晚,暂见夜阑干出自唐朝诗人李商隐的作品《无题含情春晼晚》,其古诗全文如下: 含情春晼晚,暂见夜阑干。 楼响将登怯,帘烘欲过难。 多羞钗上燕,真愧镜中鸾。 归去横 【查看全文】

3 江上月明胡雁过,淮南木落楚山多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江上月明胡雁过,淮南木落楚山多出自唐朝诗人刘长卿的古诗作品《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生涯岂料承优诏,世事空知学醉歌。 江上月明胡雁过,淮南木落 【查看全文】

4 江水沉沉帆影过,游鱼到晚透寒波。渡口双双飞白鸟,烟袅,芦花深处隐渔歌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江水沉沉帆影过,游鱼到晚透寒波。渡口双双飞白鸟,烟袅,芦花深处隐渔歌出自唐朝诗人阎选的作品《定风波江水沉沉帆影过》,其古诗全文如下: 江水沉沉帆影过,游鱼到晚透寒波 【查看全文】

5 君歌且休听我歌,我歌今与君殊科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君歌且休听我歌,我歌今与君殊科出自唐朝诗人韩愈的作品《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其古诗全文如下: 纤云四卷天无河,清风吹空月舒波。 沙平水息声影绝,一杯相属君当歌。 君歌声 【查看全文】

6 清香晨风远,溽彩寒露浓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清香晨风远,溽彩寒露浓出自唐朝诗人柳宗元的作品《芙蓉亭》,其古诗全文如下: 新亭俯朱槛,嘉木开芙蓉。 清香晨风远,溽彩寒露浓。 潇洒出人世,低昂多异容。 尝闻色空喻,造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