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0 09:05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出自宋朝诗人曹松的古诗作品《己亥岁》的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注释】
  ⑴己亥:为公元879年(唐僖宗乾符六年)的干支。
  ⑵泽国:泛指江南各地,因湖泽星罗棋布,故称。
  ⑶樵苏:一作“樵渔”。
  ⑷传闻:一作“波间”。
  【翻译】
  富饶的水域江山都已绘入战图,百姓想要打柴割草度日而不得。请你别再提什么封侯的事情了,一将功成要牺牲多少士卒生命。
  【赏析】
  这组诗载于《全唐诗》卷七百一十七。下面是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四川诗词学会理事周啸天先生对组诗第一首的赏析。“己亥岁”这个醒目的诗题,就点明了诗中所写的是活生生的社会政治现实。
  安史之乱后,战争先在河北,后来蔓延入中原。到唐末又发生大规模农民起义,唐王朝进行穷凶极恶的镇压,大江以南也都成了战场。这就是所谓“泽国江山入战图”。诗句不直说战乱殃及江汉流域(泽国),而只说这一片河山都已绘入战图,表达委婉曲折,让读者通过一幅“战图”,想象到兵荒马乱、铁和血的现实,这是诗人运用形象思维的一个成功例子。
  随战乱而来的是生灵涂炭。打柴为“樵”,割草为“苏”。樵苏生计本来艰辛,无乐可言。然而,“宁为太平犬,勿为乱世民”,在流离失所、挣扎于生死线上的“生民”心目中,能平平安安打柴割草以度日,也就快乐了。只可惜这种樵苏之乐,此时亦不可复得。用“乐”字反衬“生民”的不堪其苦,耐人寻味。
  古代战争以取首级之数计功,战争造成了残酷的杀戮,人民的大量死亡。这是血淋淋的现实。诗的前两句虽然笔调轻描淡写,字里行间却有斑斑血泪。这就自然逼出后两句沉痛的呼告。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这里“封侯”之事,是有现实针对性的:公元879年(乾符六年,即“己亥岁”)镇海节度使高骈就以在淮南镇压黄巢起义军的“功绩”,受到封赏,无非“功在杀人多”而已。令人闻之发指,言之齿冷。无怪诗人闭目摇手道“凭君莫话封侯事”了。一个“凭”字,意在“请”与“求”之间,语调比言“请”更软,意谓:行行好吧,可别提封侯的话啦。词苦声酸,全由此一字推敲得来。
  “一将功成万骨枯”,更是一篇之警策。它词约而义丰。与“可怜白骨攒孤冢,尽为将军觅战功”(张蠙《吊万人冢》)之句相比,字数减半而意味倍添。它不仅同样含有“将军夸宝剑,功在杀人多”(刘商《行营即事》)的现实内容;还更多一层“士卒涂草莽,将军空尔为”(李白《战城南》)的意味,即言将军封侯是用士卒牺牲的高昂代价换取的。其次,一句之中运用了强烈对比手法:“一”与“万”、“荣”与“枯”的对照,令人触目惊心。“骨”字极形象骇目。这里的对比手法和“骨”字的运用,都很接近“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惊人之句。它们从不同侧面揭示了封建社会历史的本质,具有很强的典型性。前三句只用意三分,词气委婉,而此句十分刻意,掷地有声,相形之下更觉字字千钧。


相关阅读
1 桃杏依稀香暗渡。谁在秋千,笑里轻轻语。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桃杏依稀香暗渡。谁在秋千,笑里轻轻语。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出自宋朝诗人李煜的作品《蝶恋花春暮》,其古诗全文如下: 遥夜亭皋闲信步。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数 【查看全文】

2 草木於人也作疏。秋来咫尺共荣枯。空山晚翠孰华余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草木於人也作疏。秋来咫尺共荣枯。空山晚翠孰华余出自宋朝诗人辛弃疾的作品《浣溪沙种松竹未成》,其古诗全文如下: 草木於人也作疏。秋来咫尺共荣枯。空山晚翠孰华余。 孤竹君 【查看全文】

3 为问经世心,古人谁尽了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为问经世心,古人谁尽了出自唐朝诗人柳宗元的古诗作品《独觉》第五六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觉来窗牖空,寥落雨声晓。 良游怨迟暮,末事惊纷扰。 为问经世心,古人谁尽了。 【注 【查看全文】

4 天作高山,大王荒之。彼作矣,文王康之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天作高山,大王荒之。彼作矣,文王康之出自于诗经作品《天作》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天作高山,大王荒之。彼作矣,文王康之。 彼徂矣,岐有夷之行。子孙保之。 【注释】 ⑴高山 【查看全文】

5 亭皋分襟地,难拚处、偏是掩面牵衣。何况怨怀长结,重见无期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亭皋分襟地,难拚处、偏是掩面牵衣。何况怨怀长结,重见无期出自宋朝诗人周邦彦的作品《风流子枫林凋晚叶》,其古诗全文如下: 枫林凋晚叶,关河迥,楚客惨将归。望一川暝霭, 【查看全文】

6 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出自宋朝诗人辛弃疾的古诗作品《西江月遣兴》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