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0 09:05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出自宋朝诗人释志南的古诗作品《绝句》的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注释】
  ⑴系:联接。短篷:小船。篷,船帆,船的代称
  ⑵杖藜:“藜杖”的倒文。藜,一年生草本植物,茎杆直立,长老了可做拐杖
  ⑶杏花雨:清明前后杏花盛开时节的雨
  ⑷杨柳风:古人把应花期而来的风,称为花信风。从小寒到谷雨共二十四候,每候应一种花信,总称“二十四花信风”。其中清明节尾期的花信是柳花,或称杨柳风
  【翻译】
  我在高大的古树阴下拴好了小船;拄着拐杖,走过小桥,恣意欣赏这美丽的春光。丝丝细雨,淋不湿我的衣衫;它飘洒在艳丽的杏花上,使花儿更加灿烂。阵阵微风,吹着我的脸已不使人感到寒;它舞动着嫩绿细长的柳条,格外轻飏。
  【赏析】
  这首小诗,写诗人在微风细雨中拄杖春游的乐趣。诗前两句叙事。写年老的诗人,驾着一叶小舟,停泊到古木阴下,他上了岸,拄着拐杖,走过了一座小桥,去欣赏眼前无边的春色。诗人拄杖春游,却说“杖藜扶我”,是将藜杖人格化了,仿佛它是一位可以依赖的游伴,默默无言地扶人前行,给人以亲切感,安全感,使这位老和尚游兴大涨,欣欣然通过小桥,一路向东。桥东和桥西,风景未必有很大差别,但对春游的诗人来说,向东向西,意境和情趣却颇不相同。 “东”,有些时候便是“春”的同义词,譬如春神称作东君,东风专指春风。诗人过桥东行,正好有东风迎面吹来,无论西行、北行、南行, 都没有这样的诗意。
  次两句通过自己的感觉来写景物。眼前是杏花盛开,细雨绵绵,杨柳婀娜,微风拂面。诗人不从正面写花草树木,而是把春雨春风与杏花、杨柳结合,展示神态,重点放在“欲湿”、“不寒”二词上。“欲湿”,表现了濛濛细雨似有若无的情景,又暗表细雨滋润了云蒸霞蔚般的杏花,花显得更加娇妍红晕。“不寒”二字,点出季节,说春风扑面,带有丝丝暖意,连缀下面风吹动细长柳条的轻盈多姿场面,越发表现出春的宜人。这样表达,使整个画面色彩缤纷,充满着蓬勃生气。诗人扶杖东行,一路红杏灼灼,绿柳翩翩,细雨沾衣,似湿而不见湿,和风迎面吹来,不觉有一丝儿寒意,这是耐心惬意的春日远足。
  历来写春的句子,或浑写——“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或细写——“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徐元杰《湖上》),志南这首诗将两者结合起来,既有细微的描写,又有对春天整个的感受,充满喜悦之情。诗写景凝练,意蕴丰富,读来使人如闻似见。尽管在此之前,“杏花雨”、“杨柳风”这样的诗境已广泛为人们所用,但真正成为熟词,不得不归功于志南这两句诗。元代虞集脍炙人口的《风入松》的名句“杏花春雨江南”所描绘的意境,除了受陆游诗“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影响外,或许也曾受此启发。
  志南这首诗,语语清淳,从容不迫,在写景时充分注意了春天带给人的勃勃生机,富有情趣,所以为崇尚理趣的朱熹所赞赏。


相关阅读
1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出自唐朝诗人崔护的古诗作品《题都城南庄》第一二句,其全诗文如下: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注 【查看全文】

2 北雁来时岁欲昏,私书归梦杳难分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北雁来时岁欲昏,私书归梦杳难分出自宋朝诗人、文学家欧阳修的古诗作品《宿云梦馆》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北雁来时岁欲昏,私书归梦杳难分。 井桐叶落池荷尽,一夜西窗雨 【查看全文】

3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古诗作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第一二句,其全诗文如下: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 【查看全文】

4 手爇寒灯向影频,回文机上暗生尘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手爇寒灯向影频,回文机上暗生尘出自唐朝诗人:施肩吾的古诗作品《望夫词》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手爇寒灯向影频,回文机上暗生尘。 自家夫婿无消息,却恨桥头卖卜人。 【查看全文】

5 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南四百州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南四百州出自宋朝诗人汪元量的作品《湖州歌其六》,其古诗全文如下: 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南四百州。 【注释】 ① 【查看全文】

6 几日寂寥伤酒后,一番萧索禁烟中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几日寂寥伤酒后,一番萧索禁烟中出自宋朝诗人晏殊的古诗词作品《寓意》第五六句,其全文如下: 油壁香车不再逢,峡云无迹任西东。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几日寂寥伤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