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出自宋朝诗人叶绍翁的古诗作品《夜书所见》的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注释】
①萧萧:风声。
②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③挑:用细长的东西拨动。
④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又叫蛐蛐。
⑤篱落:篱笆。
【翻译】
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游子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赏析】
作者抒发了一种思乡念亲、怀想故园的感情。诗中一、二两句写梧叶飘飞,寒声阵阵,秋风瑟瑟,江船漂泊,有力地烘托出诗人客居他乡、辗转漂泊的凄凉心境。三、四两句描写儿童挑灯夜游、捉弄蟋蟀的生活场景,自然容易引发诗人的联想。他会想起自己童年时代也是如此天真浪漫,开心有趣;他会想起故土家园的温馨美好;他会想起亲人朋友的音容笑貌,一种如归故里,如返童年的亲切感油然而生。
诗歌抒发了作者客居他乡、归无定所的孤寂落寞之感。一二两句写景,借落叶飘飞、秋风瑟瑟、寒气袭人烘托游子漂泊流浪、孤单寂寞的凄凉之感。一江秋水,满天黑暗,触耳寒声,诗人彻夜难眠必定是心有郁结,意有不顺。三四两句写儿童夜捉蟋蟀,兴致高昂,巧妙地反衬悲情,更显客居他乡的孤寂无奈。
诗歌抒发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留恋的思想感情。通观全诗,整体而论,三、四两句写诗人客舟所见。儿童夜捉蟋蟀,兴致勃动,忘记了瑟瑟秋风、阵阵寒意,忽略了落木纷纷、秋江冷冷,深更半夜了,还津津有味地抓蟋蟀。那份专注痴迷,那份谨慎小心,那份起落不定的敏感http:///c/1887.html,全在一举手一投足的举止中展露无遗。这种欢快有趣的生活场景自然容易勾起诗人对自己童年生活的追亿、留恋。一二两句也可以作这样的理解,萧萧寒声、梧叶摇落的秋景,流露出一种漂泊不定、愁绪莫名的感觉,更反衬出诗人客居他乡对童年无忧无虑生活的留恋、思念。
相关阅读
1 唤双成,歌弄玉,舞绿华。一觞为饮千岁,江海吸流霞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唤双成,歌弄玉,舞绿华。一觞为饮千岁,江海吸流霞出自宋朝诗人辛弃疾的作品《水调歌头寿赵漕介庵》,其古诗全文如下: 千里渥洼种,名动帝王家。金銮当日奏草,落笔万龙蛇。 【查看全文】
2 长策须当用,男儿莫顾身的意思及全诗赏析长策须当用,男儿莫顾身出自唐朝诗人高适的作品《送董判官》,其古诗全文如下: 逢君说行迈,倚剑别交亲。 幕府为才子,将军作主人。 近关多雨雪,出塞有风尘。 长策须当用,男 【查看全文】
3 可怜一曲并船笛,说尽故人离别情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可怜一曲并船笛,说尽故人离别情出自宋朝诗人黄庭坚的作品《奉答李和甫代简山色江声相与清》,其古诗全文如下: 山色江声相与清,卷帘待得月华生。 可怜一曲并船笛,说尽故人离 【查看全文】
4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古诗作品《八声甘州寄参寥子》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 【查看全文】
5 宁作我,岂其卿。人间走遍却归耕。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宁作我,岂其卿。人间走遍却归耕。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出自宋朝诗人辛弃疾的作品《鹧鸪天博山寺作》,其古诗全文如下: 不向长安路上行。却教山寺厌逢迎。味无味处 【查看全文】
6 追兵一旦至,负剑远行游。去乡三十载,复得还旧丘的意思及全诗赏析追兵一旦至,负剑远行游。去乡三十载,复得还旧丘出自南北朝诗人鲍照的作品《代结客少年场行》,其古诗全文如下: 骢马金络头,锦带佩吴钩。失意杯酒间,白刃起相雠。 追兵一旦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