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出自唐朝诗人杨炯的古诗作品《从军行》的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雕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做一书生。
【注释】
1、牙璋:古代发兵所用之兵符,分为两块,相合处呈牙状,朝廷和主帅各执其半。指代奉命出征的将帅
2、凤阙:皇宫。汉建章宫的圆阙上有金凤,故以凤阙指皇宫
3、龙城:汉代匈奴聚会祭天之处,此处指匈奴汇聚处
【解说】
战争的烽火逼近了京城,胸中的波涛已难以平静。军令颁发将帅奉命出征,铁骑滚滚包围了敌方龙城。
【赏析】
这首诗借用乐府旧题“从军行”,描写一个读书士子从军边塞、参加战斗的全过程。仅仅四十个字,既揭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又渲染了环境气氛,笔力极其雄劲。
前两句写边报传来,激起了志士的爱国热情。诗人并不直接说明军情紧急,却说“烽火照西京”,通过“烽火”这一形象化的景物,把军情的紧急表现出来了。一个“照”字渲染了紧张气氛。“心中自不平”,是由烽火而引起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他不愿再把青春年华消磨在笔砚之间。一个“自”字,表现了书生那种由衷的爱国激情,写出了人物的精神境界。首二句交待了整个事件展开的背景。第三句“牙璋辞凤阙”,描写军队辞京出师的情景。这里,诗人用“牙璋”、“凤阙”两词,显得典雅、稳重,既说明出征将士怀有崇高的使命,又显示出师场面的隆重和庄严。
第四句“铁骑绕龙城”,说明唐军已经神速地到达前线,并把敌方城堡包围得水泄不通。“铁骑”、“龙城”相对,渲染出龙争虎斗的战争气氛。一个“绕”字,又形象地写出了唐军包围敌人的军事态势。五六两句开始写战斗,诗人却没有从正面着笔,而是通过景物描写进行烘托。“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前句从人的视觉出发:大雪弥漫,遮天蔽日,使军旗上的彩画都显得黯然失色;后句从人的听觉出发:狂风呼啸,与雄壮的进军鼓声交织在一起。两句诗,有声有色,各臻其妙。诗人别具机抒,以象征军队的“旗”和“鼓”,表现出征将士冒雪同敌人搏斗的坚强无畏精神和在战鼓声激励下奋勇杀敌的悲壮激烈场面。诗的最后两句:“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直接抒发从戎书生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艰苦激烈的战斗,更增添了他对这种不平凡的生活的热爱,他宁愿驰骋沙场,为保卫边疆而战,也不愿作置身书斋的书生。
这首短诗,写出书生投笔从戎,出塞参战的全过程。能把如此丰富的内容,浓缩在有限的篇幅里,可见诗人的艺术功力。首先诗人抓住整个过程中最有代表性的片断,作了形象概括的描写,至于书生是怎样投笔从戎的,他又是怎样告别父老妻室的,一路上行军的情况怎样,诗人一概略去不写。其次,诗采取了跳跃式的结构,从一个典型场景跳到另一个典型场景,跳跃式地发展前进。如第三句刚写了辞京,第四句就已经包围了敌人,接着又展示了激烈战斗的场面。然而这种跳跃是十分自然的,每一个跨度之间又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余地。同时,这种跳跃式的结构,使诗歌具有明快的节奏,如山崖上飞流惊湍,给人一种一气直下、一往无前的气势,有力地突现出书生强烈的爱国激情和唐军将士气壮山河的精神面貌。
痛饮又能诗,坐客无毡醉不知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南乡子梅花词和杨元素》,其古诗全文如下: 寒雀满疏篱,争抱寒柯看玉蕤。忽见客来花下坐,惊飞,踏散芳英落酒卮。 痛饮又 【查看全文】
2 夭夭园桃,无子空长。虚美难假,偏轮不行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夭夭园桃,无子空长。虚美难假,偏轮不行出自南北朝诗人曹丕的作品《煌煌京洛行》,其古诗全文如下: 夭夭园桃,无子空长。虚美难假,偏轮不行。 淮阴五刑,鸟尽弓藏。保身全名 【查看全文】
3 百骑河滩猎盛秋,至今血渍短貂裘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百骑河滩猎盛秋,至今血渍短貂裘出自唐朝诗人陆游的作品《醉歌》,其古诗全文如下: 百骑河滩猎盛秋,至今血渍短貂裘。 谁知老卧江湖上,犹枕当年虎骷髅。 【注释】 ①短貂裘: 【查看全文】
4 燕语莺啼三月半,烟蘸柳条金线乱。五陵原上有仙娥,携歌扇,香烂漫,留住九华云一片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燕语莺啼三月半,烟蘸柳条金线乱。五陵原上有仙娥,携歌扇,香烂漫,留住九华云一片出自唐朝诗人孙光宪的作品《天仙子燕语莺啼三月半》,其古诗全文如下: 燕语莺啼三月半,烟 【查看全文】
5 六爻解卦_易经解卦的意思及全诗赏析解卦出自古诗作品《易经六十四卦》,其释意如下: 【原文】 坎下震上)解①:利西南。无所往,其来复,吉。有攸往, 夙吉②。 初六:无咎。 九二:田获三狐,得黄矢(3)。贞吉。 【查看全文】
6 殊方路永。更分破秋光,尽成悲镜。有客踌躇,古庭空自吊孤影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殊方路永。更分破秋光,尽成悲镜。有客踌躇,古庭空自吊孤影出自宋朝诗人史达祖的作品《齐天乐中秋宿真定驿》,其古诗全文如下: 西风来劝凉云去,天东放开金镜。照野霜凝,入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