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出自唐朝诗人温庭筠的古诗作品《商山早行》的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燕满回塘。
【注释】
1、商山:也叫楚山,在今陕西商州市东南。作者曾于大中(唐宣宗年号,847~860)末年离开长安,经过这里
2、动征铎(duó):震动出行的铃铛。征铎:车行时悬挂在马颈上的铃铛。铎:大铃
【解说】
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叮当作响,出门人踏上旅途,还一心想念故乡。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足迹凌乱,木板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
【鉴赏】
《商山早行》这首诗准确写作年代已不可考,但联系温庭筠生平,他曾任隋县尉,徐商镇襄阳,他被辟为巡官。据夏承焘《温飞卿系年》,这两件事均发生在公元859年(唐宣宗大中十三年),当年温庭筠四十八岁。自长安赴隋县,当道出商山。此诗当是温庭筠此次离开长安赴襄阳投奔徐商经过商山时所作。温庭筠虽是山西人,而久居杜陵,已视之为故乡。他久困科场,年近五十又为生计所迫出为一县尉,说不上有太好心绪,且去国怀乡之情在所不免。
这首诗之所以为人们所传诵,是因为它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真切地反映了封建社会里一般旅人的某些共同感受。
首句表现“早行”的典型情景,概括性很强。清晨起床,旅店里外已经响起了车马的铃铎声,旅客们套马、驾车之类的许多活动已暗含其中。第二句固然是作者讲自己,但也适用于一般旅客。“在家千日好,出外一时难。”在封建社会里,一般人由于交通困难、人情淡薄等许多原因,往往安土重迁,怯于远行。“客行悲故乡”这句诗,很能够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
三、四两句,历来脍炙人口。宋代梅尧臣曾经对欧阳修说:最好的诗,应该“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欧阳修请他举例说明,他便举出这两句和贾岛的“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并反问道:“道路辛苦,羁旅愁思,岂不见于言外乎?”(《六一诗话》)明代李东阳进一步分析说:“二句中不用一二闲字,止提掇出紧关物色字样,而音韵铿锵,意象具足,始为难得。”“音韵铿锵”,“意象具足”,是一切好诗的必备条件。李东阳把这两点作为“不用一二闲字,止提掇紧关物色字样”的从属条件提出,很可以说明这两句诗的艺术特色。所谓“闲字”,指的是名词以外的各种词;所谓“提掇紧关物色字样”,指的是代表典型景物的名词的选择和组合。这两句诗可分解为代表十种景物的十个名词: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虽然在诗句里,“鸡声”、“茅店”、“人迹”、“板桥”都结合为“定语加中心词”的“偏正词组”,但由于作定语的都是名词,所以仍然保留了名词的具体感。例如“鸡声”一词,“鸡”和“声”结合在一起,完全可以唤起引颈长鸣的视觉形象。“茅店”、“人迹”、“板桥”,也与此相类似。
相关阅读
1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_道德经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道德经》,其内容全文如下: 【原文】 将欲歙之①,必固张之②;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 【查看全文】
2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古诗作品《琵琶行》,其全诗文如下: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 【查看全文】
3 燕子不曾来,小院阴阴雨。一角阑干聚落华,此是春归处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燕子不曾来,小院阴阴雨。一角阑干聚落华,此是春归处出自清朝诗人蒋春霖的作品《卜算子燕子不曾来》,其古诗全文如下: 燕子不曾来,小院阴阴雨。一角阑干聚落华,此是春归处 【查看全文】
4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的意思及全诗赏析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出自元朝诗人蔡肇的作品《题李世南画扇》,其古诗全文如下: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知村近,隔坞闻钟觉寺深。 【注释】 ① 【查看全文】
5 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摛锦,朝露漙漙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摛锦,朝露漙漙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沁园春孤馆灯青》,其古诗全文如下: 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渐月 【查看全文】
6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的意思及全诗赏析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出自唐朝诗人孟浩然的古诗作品《早寒江上有怀》的第七八句,其全文如下: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