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0 09:12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出自唐朝诗人温庭筠的古诗作品《商山早行》的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燕满回塘。
  【注释】
  1、茅店月: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
  2、人迹:足迹凌乱
  【解说】
  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叮当作响,出门人踏上旅途,还一心想念故乡。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足迹凌乱,木板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
  【鉴赏】
  《商山早行》这首诗准确写作年代已不可考,但联系温庭筠生平,他曾任隋县尉,徐商镇襄阳,他被辟为巡官。据夏承焘《温飞卿系年》,这两件事均发生在公元859年(唐宣宗大中十三年),当年温庭筠四十八岁。自长安赴隋县,当道出商山。此诗当是温庭筠此次离开长安赴襄阳投奔徐商经过商山时所作。温庭筠虽是山西人,而久居杜陵,已视之为故乡。他久困科场,年近五十又为生计所迫出为一县尉,说不上有太好心绪,且去国怀乡之情在所不免。
  这首诗之所以为人们所传诵,是因为它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真切地反映了封建社会里一般旅人的某些共同感受。
  首句表现“早行”的典型情景,概括性很强。清晨起床,旅店里外已经响起了车马的铃铎声,旅客们套马、驾车之类的许多活动已暗含其中。第二句固然是作者讲自己,但也适用于一般旅客。“在家千日好,出外一时难。”在封建社会里,一般人由于交通困难、人情淡薄等许多原因,往往安土重迁,怯于远行。“客行悲故乡”这句诗,很能够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
  三、四两句,历来脍炙人口。宋代梅尧臣曾经对欧阳修说:最好的诗,应该“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欧阳修请他举例说明,他便举出这两句和贾岛的“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并反问道:“道路辛苦,羁旅愁思,岂不见于言外乎?”(《六一诗话》)明代李东阳进一步分析说:“二句中不用一二闲字,止提掇出紧关物色字样,而音韵铿锵,意象具足,始为难得。”“音韵铿锵”,“意象具足”,是一切好诗的必备条件。李东阳把这两点作为“不用一二闲字,止提掇紧关物色字样”的从属条件提出,很可以说明这两句诗的艺术特色。所谓“闲字”,指的是名词以外的各种词;所谓“提掇紧关物色字样”,指的是代表典型景物的名词的选择和组合。这两句诗可分解为代表十种景物的十个名词: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虽然在诗句里,“鸡声”、“茅店”、“人迹”、“板桥”都结合为“定语加中心词”的“偏正词组”,但由于作定语的都是名词,所以仍然保留了名词的具体感。例如“鸡声”一词,“鸡”和“声”结合在一起,完全可以唤起引颈长鸣的视觉形象。“茅店”、“人迹”、“板桥”,也与此相类似。


相关阅读
1 羽檄起边亭,烽火入咸阳。征师屯广武,分兵救朔方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羽檄起边亭,烽火入咸阳。征师屯广武,分兵救朔方出自南北朝诗人鲍照的作品《代出自蓟北门行》,其古诗全文如下: 羽檄起边亭,烽火入咸阳。征师屯广武,分兵救朔方。 严秋筋竿 【查看全文】

2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出自唐朝诗人王维的古诗作品《青溪》第五句,其全文如下: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 【查看全文】

3 游于北园,四马既闲。輶车鸾镳,载猃歇骄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游于北园,四马既闲。輶车鸾镳,载猃歇骄出自于诗经作品《驷驖》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驷驖孔阜,六辔在手。公之媚子,从公于狩。 奉时辰牡,辰牡孔硕。公曰左之,舍拔则获。 【查看全文】

4 白鸟相迎,相怜相笑,满面尘埃。华发苍颜,去时曾劝,闻早归来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白鸟相迎,相怜相笑,满面尘埃。华发苍颜,去时曾劝,闻早归来出自宋朝诗人辛弃疾的作品《柳梢青白鸟相迎》,其古诗全文如下: 白鸟相迎,相怜相笑,满面尘埃。华发苍颜,去时 【查看全文】

5 别乘一来,有唱应须和。还知么。自从添个。风月平分破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别乘一来,有唱应须和。还知么。自从添个。风月平分破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点绛唇闲倚胡床》,其古诗全文如下: 闲倚胡床,庾公楼外峰千朵。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 别乘一 【查看全文】

6 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薰风燕乳,暗雨梅黄,午镜澡兰帘幕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薰风燕乳,暗雨梅黄,午镜澡兰帘幕出自宋朝诗人吴文英的作品《澡兰香淮安重午》,其古诗全文如下: 盘丝系腕,巧篆垂簪,玉隐绀纱睡觉。银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