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0 09:23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出自宋朝诗人朱熹的古诗作品《观书有感》的第三四句,其全诗文如下: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注释】
  方塘:又称半亩塘,在福建尤溪城南郑义斋馆舍(后为南溪书院)内。朱熹父亲朱松与郑交好,故尝有《蝶恋花·醉宿郑氏别墅》词云:“清晓方塘开一境。落絮如飞,肯向春风定。”
  鉴:一说为古代用来盛水或冰的青铜大盆。镜子;也有学者认为镜子。指像鉴(镜子)一样可以照人。
  “天光”句:是说天的光和云的影子反映在塘水之中,不停地变动,犹如人在徘徊。
  徘徊:来回移动。
  为:因为。
  渠:它,第三人称代词,这里指方塘之水。
  那得:怎么会。
  那:怎么的意思。
  清如许:这样清澈。
  如:如此,这样。
  清:清澈。
  源头活水:比喻知识是不断更新和发展的,从而不断积累,只有在人生的学习中不断地学习、运用和探索,才能使自己永保先进和活力,就像水源头一样。
  【翻译】
  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打开,清澈明净,天光、云影在水面上闪耀浮动。要问池塘里的水为何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
  【赏析】
  是抒发读书体会的哲理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半亩的“方塘”不算大,只有半亩地的一个方方的池塘,但它像一面镜子那样地澄澈明净,“一鉴”的“鉴”,就是“镜”,照人的镜子,“镜”和“鉴”是一个意思。“半亩方塘”像一面镜子那样打开了。“半亩方塘”虽然不算大,但它却像一面镜子那样地澄澈明净,“天光云影”都被它反映出来了。闪耀浮动,情态毕见。作为一种景物的描写,这也可以说是写得十分生动的。这两句展现的形象本身就能给人以美感,能使人心情澄净,心胸开阔。这一种感性的形象本身,它还蕴涵着一种理性的东西。很明显的一点是,“半亩方塘”里边的水很深、很清,所以它能够反映“天光云影”;反之,如果很浅、很污浊,它就不能反映,或者是不能准确地反映。
  诗人正是抓住了这一点作进一步的挖掘,写出了颇有哲理的三、四两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问渠”的“渠”,不是“一渠水”的“渠”,它相当于“它”的意思,这里是指方塘。“问渠”就是“问它”。在这个地方“它”指代的是“方塘”。诗人并没有说“方塘”有多深,第三句诗里边突出了一个“清”字,“清”就已经包含了“深”。因为塘水如果没有一定的深度的话,即使很“清”也反映不出“天光云影共徘徊”的情态。诗人抓住了塘水“深”而且“清”,就能反映“天光云影”的特点。但是到此诗人并没有结束,他进一步地提出了一个问题。
  “问”那个“方塘”“那得清如许?”问它为什么这么“清”,能够反映出“天光云影”来。而这个问题孤立地看这个“方塘”的本身没有法子来回答。诗人于是放开了眼界,从远处看,终于,他看到了“方塘”的“源头”,找到了答案。就因为“方塘”不是无源之水,而是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给它输送了“活水”。这个“方塘”由于有“源头活水”的不断输入,所以它永不枯竭,永不陈腐,永不污浊,永远“深”而且“清”。“清”得不仅能反映出“天光云影”,而且能反映出“天光”和“云影”“共徘徊”这么一种细致的情态。这就是这一首小诗所展现的形象和它的思想意义。


相关阅读
1 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出自唐朝诗人韩偓的作品《残春旅舍》,其古诗全文如下: 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 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禅伏诗魔归净域, 【查看全文】

2 缚虎手,悬河口,车如鸡栖马如狗。白纶巾,扑黄尘,不知我辈可是蓬蒿人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缚虎手,悬河口,车如鸡栖马如狗。白纶巾,扑黄尘,不知我辈可是蓬蒿人出自宋朝诗人贺铸的作品《行路难缚虎手》,其古诗全文如下: 缚虎手,悬河口,车如鸡栖马如狗。白纶巾, 【查看全文】

3 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古诗作品《琵琶行》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 【查看全文】

4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出自唐朝诗人李峤的古诗作品《中秋夜》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注释】 1、圆魄:指中秋圆月。 【查看全文】

5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古诗作品《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 且就洞庭 【查看全文】

6 落花犹在,香屏空掩,人面知何处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落花犹在,香屏空掩,人面知何处出自宋朝诗人晏几道的作品《御街行街南绿树春饶絮》,其古诗全文如下: 街南绿树春饶絮,雪满游春路。树头花艳杂娇云,树底人家朱户。北楼闲上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