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怨别,是芳节,庭下丁香千结。宵雾散,晓霞晖,梁间双燕飞”出自唐朝诗人毛文锡的作品《更漏子·春夜阑》,其古诗全文如下:
春夜阑,春恨切,花外子规啼月。人不见,梦难凭,红纱一点灯。
偏怨别,是芳节,庭下丁香千结。宵雾散,晓霞晖,梁间双燕飞。
【注释】
⑴春夜阑:春夜将尽。阑,尽。
⑵春恨:春日的思愁。切:急切,这里有绵绵不觉之意。
⑶子规:杜鹃鸟,又称布谷鸟,相传其啼声哀婉凄切。
⑷难凭:无所依托。
⑸芳节:百花盛开时节,犹言春天时节。
⑹丁香千结:此处谓固结不开,犹人之愁固结不解。千,一作“半”。
⑺宵雾:夜雾。
⑻晖:光辉灿烂,一作“辉”。
【翻译】
春的深夜静静的,春的思愁绵绵不绝,花丛外杜鹃鸟的声声啼叫,似在挽留西去的残月。相思的人不见踪影,相思的梦也难成,我那孤独的心,如红纱罩里的一点残灯。最恨的是这时分别,在春暖花开的季节,阶下的丁香花繁叶茂,每一朵都似同心结。夜雾渐渐地飘散,朝霞在天边灿烂,梁间呢喃着亲亲的细语,飞来了一双春天的燕。
【赏析】
毛文锡擅写闺情,词语艳丽,这首词是一首艺术性较高的闺思之作。闺中少妇,思念远别的亲人,通宵不寐,直待天明。以其爱之甚切,故恨之亦切;以其思之甚深,故怨之亦深。这一怀思绪,主要通过环境气氛的描写来烘托和表现。词中的景物,不仅是作为春天一般景物用以渲染春天的气氛,同时还作为一种意象,借以表达离情别绪和春思春愁。
“花外子规啼月”,思妇在静夜里听到鸟声,本来就容易勾起孤寂之感。以鸟声烘托岑寂,是以动写静。而这鸟声又是子规的啼叫声,便包含着更深一层的意思。子规的叫声近似“不如归去”。杜牧诗云:“蜀客春城闻蜀鸟,思归声引未归心。”这首词里所写花外子规,也具有思归的意象,但不是用以表示游子思归,而是用以表现思妇切盼情人归来。
“红纱一点灯”,思妇独守空闺,孤寂之中,对着红纱笼罩的的孤灯凝思,此景此情,都带点凄凉之感。“孤灯”在这里是烘托思妇孤寂的一种意象。思妇夜里思念情人,不能入寐,梦也难成,空对着一点寒灯。在寒灯的映照下,益显出思妇心情的孤寂。
“庭下丁香千结”,写室外之景。丁香结蕾,唐宋诗人多用一比喻愁思固结不解。如李商隐《代赠》:“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这首词描写庭下丁香花蕾千结,同样暗寓思妇愁肠千结,表现了思妇的离愁和春愁。
“梁间双燕飞”,双燕飞于梁间,最容易引起思妇的春思和春愁。本来成双成对的燕子绕梁而飞,是一种很和谐的景物,可以唤起欢愉的情绪,然而当对着这景物的主人公心境十分孤寂的时候,这一和谐景物与孤寂的心境恰形成鲜明的对比。所以当词中的思妇彻夜不眠,送走宵雾,迎来晓霞,看到双燕在晨曦中绕梁而飞的时候,不是解除了夜间相思之苦,而是更增添了一种孤寂之感,更无法排遣心中的春情和春思、春愁和春恨。
词中子规、纱灯、丁香、双燕这四种景象,是实景,又不是单纯的实景,可以说是“实中有虚”,也就是说既具体又抽象,因为它们已经成了引发愁情的触媒,甚至称了这无形无质的情思的表象。这首词对于这些意象的运用是很成功的。
相关阅读
1 山泽损卦_易经损卦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损卦出自古诗作品《易经六十四卦》,其释意如下: 【原文】 (兑下良上)损①:有孚,无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曷 之用二簋②,可用享③。 初九:已事遄往①,无咎。酌损之 【查看全文】
2 红潋荡融融,莺翁鸂鶒暖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红潋荡融融,莺翁鸂鶒暖出自唐朝诗人温庭筠的作品《黄昙子歌》,其古诗全文如下: 参差绿蒲短,摇艳云满塘。 红潋荡融融,莺翁鸂鶒暖。 萋芊小成路,马上修蛾懒。 罗衫褭回风, 【查看全文】
3 采药归来,独寻茅店沽新酿的意思及全诗赏析采药归来,独寻茅店沽新酿出自宋朝诗人陆游的作品《点绛唇采药归来》,其古诗全文如下: 采药归来,独寻茅店沽新酿。暮烟千嶂。处处闻渔唱。 醉弄扁舟,不怕粘天浪。江湖上。遮 【查看全文】
4 南人始珍重,微我谁先觉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南人始珍重,微我谁先觉出自唐朝诗人柳宗元的作品《自衡阳移桂十馀本植零陵所住精舍》,其古诗全文如下: 谪官去南裔,清湘绕灵岳。 晨登蒹葭岸,霜景霁纷浊。 离披得幽桂,芳本 【查看全文】
5 有兔斯首,炮之燔之。君子有酒,酌言献之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有兔斯首,炮之燔之。君子有酒,酌言献之出自于诗经作品《瓠叶》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幡幡瓠叶,采之亨之。君子有酒,酌言尝之。 有兔斯首,炮之燔之。君子有酒,酌言献之。 【查看全文】
6 不语含嚬深浦里,几回愁煞棹船郎,燕归帆尽水茫茫的意思及全诗赏析不语含嚬深浦里,几回愁煞棹船郎,燕归帆尽水茫茫出自唐朝诗人薛昭蕴的作品《浣溪沙红蓼渡头秋正雨》,其古诗全文如下: 红蓼渡头秋正雨,印沙鸥迹自成行,整鬟飘袖野风香。 不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