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觉丹枫尽老,摇落已堪嗟。无避秋声处,愁满天涯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0 09:34

  “未觉丹枫尽老,摇落已堪嗟。无避秋声处,愁满天涯”出自宋朝诗人张炎的作品《甘州·寄李筠房》,其古诗全文如下:
  望涓涓一水隐芙蓉,几被暮云遮。正凭高送目,西风断雁,残月平沙。未觉丹枫尽老,摇落已堪嗟。无避秋声处,愁满天涯。
  一自盟鸥别后,甚酒瓢诗锦,轻误年华。料荷衣初暖,不忍负烟霞。记前度、剪灯一笑,再相逢、知在那人家?空山远,白云休赠,只赠梅花。
  【注释】
  ⑴李筠房:李彭老字商隐,号筠房,作者友人。
  ⑵美蓉:荷花的别名。
  ⑶几:几乎。
  ⑷凭高送目:站在高处向远望。
  ⑸断雁:孤雁。
  ⑹丹枫:枫树叶在深秋变得火红。
  ⑺堪嗟:嗟陀。
  ⑻无:没有。
  ⑼避:避开,躲避。
  ⑽愁满天涯:愁延伸到了穴边。嗡热无边际。
  【翻译】
  看着涓涓流水中的荷花,大翻分被傍晚的云朵所遮蔽。站在高处向远望,西风里孤雁在飞,平沙上残月高挂。不知不觉中,那丹枫树已经完全老了,它飘飘摇摇.让人看到了就难免要为它伤怀。即使逃到天涯海角,也无法摆脱内心的愁苦情绪。自从和你分别后,我一直在赋诗饮酒中苦度年华。料想你穿上隐士之服不久,不忍心辜负山水烟霞。记得你我曾在西湖聚会赋词,诗酒唱和,非常愉快。不知道能够在哪里再次重逢。你我今日既都已经隐遁空山,而山中则尽多“自云”,所以自今后如欲两地相赠,以表友情的话,那就赠以梅花吧。
  【赏析】
  《甘州·寄李筠房》这首词约作于元兵攻占临安(1276)后的一二年之内。李筠房在南宋理宗淳祐年间曾任沿江制置司属官,宋亡后,他不愿出仕,和自己的兄弟隐居在龟溪(今浙江衢县)一带,号称“龟山二隐”。张炎和他们时常相聚。并以诗词相酬唱,该词就是张炎在这个时期创作的。
  词的上片写登高望景并由此而生的思友及自伤之情。“望涓涓一水隐芙蓉,几被暮云遮”,写远望之景。句中用荷花隐含着对远处友人的思念,写出了词人望故人而不见的黯淡心情。“正凭高送目,西风断雁,残月平沙”,一个“正”字,与开头的“望”字呼应,把词的重心从思友转到自伤身世上来。西风中失群的孤雁,残月下大片的沙滩,这些凄凉的意象,反映的是词人想到与老友各分散在天涯,彼此挂念、却又不知音信的悲苦感受。
  江南的秋景并非如词人所描绘的那样萧飒、败落。但伤感的心情使词人在这一派秋光之中只见了尽老的丹枫,想到的只是无限的迟暮,嗟陀的岁月。所以才有“未觉丹枫尽老,摇落已堪嗟”之句。“无避秋声处,愁满天涯”,一个“无避处”,一个“满天涯”,表明客观形势的险恶及主观感受的抑塞悲凄,自己无法摆脱压抑的感觉,只有将满腔愁绪寄与远在天涯的友人。行文至此,词人自伤身世与思念旧友,在此又融合成了一体。


相关阅读
1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出自唐朝诗人张祜的古诗作品《宫词》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翻译】 一般以绝句体裁写的篇幅 【查看全文】

2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出自唐朝诗人贾岛的古诗作品《题李凝幽居》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 【查看全文】

3 梦中不识路,何以慰相思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梦中不识路,何以慰相思出自东晋诗人沈约的作品《别范安成》,其古诗全文如下: 生平少年日,分手易前期。 及尔同衰暮,非复别离时。 勿言一樽酒,明日难重持。 梦中不识路,何 【查看全文】

4 千秋佳节名空在,承露丝囊世已无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千秋佳节名空在,承露丝囊世已无出自唐朝诗人杜牧的作品《过勤政楼》,其古诗全文如下: 千秋佳节名空在,承露丝囊世已无。 唯有紫苔偏称意,年年因雨上金铺。 【注释】 ⑴勤政 【查看全文】

5 乘盖争避处。就解佩旗亭,故人相遇。恨春太妒。溅行裙更惜,凤钩尘污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乘盖争避处。就解佩旗亭,故人相遇。恨春太妒。溅行裙更惜,凤钩尘污出自宋朝诗人吴文英的作品《扫花游西湖寒食》,其古诗全文如下: 冷空澹碧,带翳柳轻云,护花深雾。艳晨易 【查看全文】

6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出自唐朝诗人王勃的古诗作品《山中》的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注释】 ①滞:停滞,不流通。 ②万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