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鸟遗迹,蝉蜕亡壳。腾蛇弃鳞,神龙丧角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0 09:35

  “飞鸟遗迹,蝉蜕亡壳。腾蛇弃鳞,神龙丧角”出自南北朝诗人仲长统的作品《述志诗·飞鸟遗迹》,其古诗全文如下:
  飞鸟遗迹,蝉蜕亡壳。腾蛇弃鳞,神龙丧角。
  至人能变,达士拔俗。乘云无辔,聘风无足。
  垂露成帏,张霄成幄。沆瀣当餐,九阳代烛。
  恒星艳珠,朝霞润玉。六合之内,至心所欲。
  人事可遗,何为局促。
  【注释】
  (1)腾蛇:是一种会架雾的蛇,是一种仙兽,一名“螣蛇”,也叫飞蛇。《山海经·中山经》:“﹝ 柴桑之山 ﹞多白蛇、飞蛇。” 郭璞注:“即螣蛇,乘雾而飞者。” 《荀子·劝学》:“螣蛇无足而飞”。《尔雅·释鱼》:“螣,螣蛇”。郭璞注:“龙类也,能兴云雾而游其中”。
  (2)至人:道家指超凡脱俗,达到无我境界的人;思想或道德修养最高超的人。《庄子·逍遥游》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3)达士:心胸豁达的人。《吕氏春秋·知分》:“达士者,达乎死生之分。”
  (4)拔俗:超脱凡俗,不庸俗。
  (5)辔:驾驭牲口的嚼子和缰绳。
  (6)帏、幄:帐幕。
  (7)霄:云霄。
  (8)沆瀣:夜间的水汽,露水。《楚辞·远游》:“餐六气而饮沆瀣兮,漱正阳而含朝霞。”
  (9)遗:舍弃。《论语·泰伯》:故旧不遗。
  (10)局促:形容受束缚而不得舒展。
  【翻译】
  无。
  【赏析】
  《述志诗》两首是诗人对自己人生态度的一种宣言。
  在《述志诗》第一首中,诗人先用自然界中的四种灵异现象对比:飞鸟逝去,会在地上留下足迹;蝉从幼蛹变化出来,遗弃外壳;腾蛇死去,去下它的鳞皮;神龙最后丧失它的犄角,不再是龙。诗人由此展开他对人生哲学意义的思考:物尚如此,作为万物之灵的人更应有变化的神异本领。他认为修养极高的“志士达人”能变化,能超群拔俗。其特异之处是:乘云不必用辔头,驾风飞行不必用脚。以天上的赤气作他的帷幄账幕,以夜半雾气作为饮食,太阳作为蜡烛,恒星作为明亮的珠子,朝霞当作温润的美玉。上下四方之内可以随心所欲来往,这是多么自由自在?人世间各种纷扰之事完全不用放在心上,为什么要把自己的一生限制在狭小的世俗局促范围内?
  这是诗人对人生的个人价值的一种全新角度的思考,他立图摆脱污浊尘世的束缚,在理想的天国中遨游,以此来对抗、傲视黑暗的现实。近两千年来,儒家思想对人们思想的束缚极大,把丰富多彩的个性与幻想消融于对制度的驯顺服从中,传统的、一种模式的单相思维也牢牢地禁锢着国人的头脑。仲长统的这种异端思想在上述的两个方面都大胆地提出独特的见解。如同电光石火般划过黑、寂的夜空,十分珍贵。
  当然,诗人的思想,从根本上讲还是道家的“出世”思想,“出世”本身就是对污浊黑暗的现实人生的一种批判、否定、不满和对抗。


相关阅读
1 白发悲明镜,青春换敝裘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白发悲明镜,青春换敝裘出自唐朝诗人岑参的作品《武威春暮闻宇文判官西使还已到晋昌》,其古诗全文如下: 岸雨过城头,黄鹂上戍楼。 塞花飘客泪,边柳挂乡愁。 白发悲明镜,青春 【查看全文】

2 稍稍雨侵竹,翻翻鹊惊丛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稍稍雨侵竹,翻翻鹊惊丛出自唐朝诗人柳宗元的作品《初秋夜坐赠吴武陵》,其古诗全文如下: 稍稍雨侵竹,翻翻鹊惊丛。 美人隔湘浦,一夕生秋风。 积雾杳难极,沧波浩无穷。 相思 【查看全文】

3 纵收香藏镜,他年重到,人面桃花在否?念沉沉、小阁幽窗,有时梦去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纵收香藏镜,他年重到,人面桃花在否?念沉沉、小阁幽窗,有时梦去出自宋朝诗人瑞鹤仙的作品《瑞鹤仙郊原初过雨》,其古诗全文如下: 郊原初过雨,见数叶零乱,风定犹舞。斜阳 【查看全文】

4 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粱再现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粱再现出自当代诗人毛泽东的作品《清平乐蒋桂战争》,其古诗全文如下: 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粱再现。 红旗越过汀江,直下龙岩 【查看全文】

5 新恩犹可觊。旧学终难改。吾已矣。乘桴且恁浮于海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新恩犹可觊。旧学终难改。吾已矣。乘桴且恁浮于海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千秋岁岛边天外》,其古诗全文如下: 岛边天外。未老身先退。珠泪溅,丹衷碎。声摇苍玉佩。色重黄金 【查看全文】

6 方花古础排九楹,刺豹淋血盛银罂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方花古础排九楹,刺豹淋血盛银罂出自唐朝诗人李贺的作品《公莫舞歌》,其古诗全文如下: 方花古础排九楹,刺豹淋血盛银罂。 华筵鼓吹无桐竹,长刀直立割鸣筝。 横楣粗锦生红纬,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