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物虽成趣。念者不解忧。且共倾春酒。长歌登山丘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0 09:37

  “遇物虽成趣。念者不解忧。且共倾春酒。长歌登山丘”出自南北朝诗人鲍照的作品《代阳春登荆山行》,其古诗全文如下:
  旦登荆山头。崎岖道难游。早行犯霜露。苔滑不可留。
  极眺入云表。穷目尽帝州。方都列万室。层城带高楼。
  奕奕朱轩驰。纷纷缟衣流。日氛映山浦。暄雾逐风收。
  花木乱平原。桑柘盈平畴。攀条弄紫茎。藉露折芳柔。
  遇物虽成趣。念者不解忧。且共倾春酒。长歌登山丘。
  【注释】
  ⑥奕奕:高大的样子。
  ⑦缟衣:白色男服。
  ⑧日氛:日气。
  ⑨暄:温暖。
  ⑩乱:杂混。
  【翻译】
  早晨,我去攀登那高高的荆山,山路崎岖又艰难。叶上的霜露打湿了我的衣裳,腻滑的青苔,使人觉得难走难站。终于登上山顶,犹如置身云端,极目眺望神州,一片繁华的世界映入眼帘:高大的方城内,千家万户,星罗棋布,层层的城上,有高楼参差相连。一辆辆红色的马车,奔驰在大路上,一群群白衣男子,漫步在街巷之间。明媚的阳光,普照着青山绿水,和煦的微风,把温暖的春雾吹散。一片片花草树木,把平原装饰得绚丽多彩,一簇簇桑林柘丛,在田野上连绵不断。攀下树枝,摆弄一番初生的紫茎,冒着露水,折一根柔嫩的花枝把玩。眼前的景物,虽然很有趣味,心事重重的我,却是忧思难解,落寞寡欢。姑且抛开所有的烦恼吧——让我们共饮一杯浓浓的春酒,一路浩歌上荆山。
  【赏析】
  “日氛映山浦,暄雾逐风收。”这样写能避免呆板,显出变化,使写景状物错综有致,表明诗人为山上山下的美景所吸引。“花木乱平原,桑柘绵平畴”两句,诗人用如椽大笔,描绘出广阔的平原上的一派生机。“乱”‘绵”二字,是锤炼所得。“乱”是从横的方面摄景,“绵”是从纵的方面取象,两者互文见义,写出辽阔平原上纵横交错地覆盖着红花和绿叶,意境非常开阔,色彩非常鲜明。
  “攀条弄紫茎,藉露折芳柔”,写出了诗人看到美景心中的情不自禁,好象要让春光停驻在自己的手中似的。然而正在他袒开胸怀拥抱春光之际,一生郁郁不得志的忧念,却暗暗地袭上了他的心头,从而引出了后文。“遇物虽成趣,念者不解忧”两句表达了诗人出身微寒,在那个讲究门阀、兰艾不辨的社会里怀才不遇、遭际不平的悲愤感慨。“且共倾春酒,长歌登山邱”两句,表达了他这种无可奈何的凄苦的心情。


相关阅读
1 青青水中蒲,长在水中居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青青水中蒲,长在水中居出自唐朝诗人韩愈的作品《青青水中蒲三首其二》,其古诗全文如下: 青青水中蒲,长在水中居。 寄语浮萍草,相随我不如。 【注释】 ⑶浮萍:浮生在水面上 【查看全文】

2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_道德经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道德经》,其内容全文如下: 【原文】 天下有始①,以为天下母②。既得其母,以知其子③;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塞其兑,闭 【查看全文】

3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出自唐朝诗人陶渊明的古诗作品《归园田居其一》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查看全文】

4 不是樽前爱惜身,佯狂难免假成真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不是樽前爱惜身,佯狂难免假成真出自近代诗人郁达夫的古诗作品《钓台题壁》之中,其全诗文如下: 不是樽前爱惜身,佯狂难免假成真。 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 劫数东南 【查看全文】

5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出古诗作品《击鼓》第九十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查看全文】

6 惆怅南楼遥夜,记翠箔张灯,枕肩歌罢。又入铜驼,遍旧家门巷,首询声价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惆怅南楼遥夜,记翠箔张灯,枕肩歌罢。又入铜驼,遍旧家门巷,首询声价出自宋朝诗人史达祖的作品《三姝媚烟光摇缥瓦》,其古诗全文如下: 烟光摇缥瓦,望晴檐多风,柳花如洒。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