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闺欲曙闻莺转,红窗月影微明。好风频谢落花声。隔帷残烛,犹照绮屏筝”出自唐朝诗人毛熙震的作品《临江仙·幽闺欲曙闻莺转》,其古诗全文如下:
幽闺欲曙闻莺转,红窗月影微明。好风频谢落花声。隔帷残烛,犹照绮屏筝。
绣被锦茵眠玉暖,炷香斜袅烟轻。淡蛾羞敛不胜情。暗思闲梦,何处逐云行。
【注释】
⑴转:一作“啭”。
⑵月:一作“日”。
⑶频谢:频频吹落。谢:一作“听”。
⑷隔帷:帷帐外。
⑸绮屏筝:彩屏下的古筝。
⑹锦茵:锦制的褥垫。眠玉:睡眠中的女子。玉,如玉的肌肤,此指女子。
⑺斜袅:袅袅斜飘。烟轻:一作“轻烟”。
⑻淡蛾:淡眉。不胜情:承受不了相思之情的煎熬。
⑼处:一作“事”。云:代指行踪不定的游子。
【翻译】
天将亮时,幽闺中又听到婉转的莺鸣,微明的红纱窗里,印着正在西沉的月影。一阵好风频频地吹落残花,每一瓣落花都落地有声。帐外的那支残烛,还照着绣屏下的古筝。绣被锦褥的呵护,使如玉的肌肤暖意融融,床边那住燃香,斜旋的轻烟在袅袅飘动。她的淡眉含羞地微皱着,仿佛在惋惜梦断时那份欢情。心里还在想着梦中的人,不知他在何处飘泊旅行。
【赏析】
起两句,写天将明的情景。屋外边传来阵阵婉转的莺啼。朦胧的月影散射窗间,幽闺已见微明的曙色,“闻莺转”,先从听觉角度着笔。最先使人从睡眠中醒来的外界刺激是声音,首句正是闺人清晨初醒时刹那间的感受。“红窗”句,再从视觉方面推进一层,仍只是从表象写来,尚未进入人的内心世界:‘“好风频谢落花声”,由景入情。词中抒情主人公已开始思想活动。落花之声,似有还无。然而在黎明的幽静环竞中,已被敏感的闺中人觉察到了,因有“风”故,所以测知,并唤起了某种微妙的感情。一“谢”字。已露闺怨的本意。隔着薄薄的帘帷,暗淡的残烛还照着挂在绣屏上的宝筝,而筝,早已不弹了,情人远去,无人来欣赏主人公的乐声。“隔帷”二句,运用暗笔。以屏筝作衬,侧面写出闺人的孤寂。“犹照”二字,笔意纤问。晚间睡前见此,清晨醒后仍见此触目感怀,而当日相对调筝的欢i隋境也可想而得之了。上片五句,表面纯是客观描述,然个中自有人在。这种手法,为《花间》所擅,情馀言外,“不止以浓艳见长也”(沈雄《柳塘词话》)。
下片换笔,描写闺人的情态和心理活功。“绣被”句,以秾艳之笔写凄凉之意,此亦唐五代词家绝诣。她睡在温暖的绣坡锦茵之中,静看着炷香的袅袅轻烟。在空中盘绕扩散。此情此景,何以为怀。“淡蛾羞敛不胜情”,她含着娇羞。半敛着淡画的双眉。在这孤寂的清晨,她想到了“暗思闲梦,何处逐云行?”方才那一场好梦,梦里相见的欢娱,醒后己再难寻觅。远方的游子,像那缥缈无定的行云,将要飘流远方。末两句,是全词点睛之笔。用意与冯延巳《蝶恋花》词“几日行云何处去”略同,而毛词写自己梦逐行云而行。亦不知其处,则更深一层了。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将这首词作为优秀艳词的例句举出,是有一定道理的。
相关阅读
1 井税有常期,日晏犹得眠。忽然遭世变,数岁亲戎旃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井税有常期,日晏犹得眠。忽然遭世变,数岁亲戎旃出自唐朝诗人元结的作品《贼退示官吏》,其古诗全文如下: 昔岁逢太平,山林二十年。泉源在庭户,洞壑当门前。 井税有常期,日 【查看全文】
2 南去北来何事?荡湘云楚水,目极伤心。朱户黏鸡,金盘簇燕,空叹时序侵寻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南去北来何事?荡湘云楚水,目极伤心。朱户黏鸡,金盘簇燕,空叹时序侵寻出自宋朝诗人姜夔的作品《一萼红古城阴》,其古诗全文如下: 古城阴,有官梅几许,红萼未宜簪。池面冰 【查看全文】
3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意思及全诗赏析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古诗作品《早发白帝城》第三四句,其全诗文如下: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注 【查看全文】
4 忽闻梅福来相访,笑著荷衣出草堂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忽闻梅福来相访,笑著荷衣出草堂出自唐朝诗人胡令能的古诗作品《喜韩少府见访》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忽闻梅福来相访,笑著荷衣出草堂。 儿童不惯见车马,走入芦花深处藏。 【查看全文】
5 春岸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春岸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古诗作品《题岳阳楼》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岳阳城下水漫漫,独上危楼凭曲阑。 春岸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 【查看全文】
6 折翮翻飞随转蓬,闻弦坠虚下霜空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折翮翻飞随转蓬,闻弦坠虚下霜空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单父东楼秋夜送族弟沈之秦》,其古诗全文如下: 尔从咸阳来,问我何劳苦。 沐猴而冠不足言,身骑土牛滞东鲁。 沈弟欲行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