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见惶惶,队队雄军惊御辇。蓦街穿巷犯皇宫,只拟夺九重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0 09:39

  “每见惶惶,队队雄军惊御辇。蓦街穿巷犯皇宫,只拟夺九重”出自唐朝诗人无名氏的作品《酒泉子·每见惶惶》,其古诗全文如下:
  每见惶惶,队队雄军惊御辇。蓦街穿巷犯皇宫,只拟夺九重。
  长枪短剑如乱麻,争奈失计无投窜。金箱玉印自携将,任他乱芬芳。
  【注释】
  ①酒泉子: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酒泉,甘肃酒泉市。742年至758年为唐代酒泉郡。公元前121年(汉武帝元狩二年)立。汉代应劭《地理风俗志》言“酒泉郡,其水若酒,故曰酒泉”。
  ②此句“每见惶惶,队队雄军惊御辇”一作“每见惶惶队队,雄军惊御辇”。句中“惶惶”,犹“煌煌”。鲜明,明亮貌。词中指起义军衣甲鲜明。“御辇”,指皇帝的车驾;
  ③句中“蓦”,原意为突然,词中做超越讲;“蓦街穿巷”即过街穿巷。
  ④句中“九重”,即九重城阙,是帝王所居之处;“争奈”,怎奈;
  ⑤句中“将”,音jiāng,携带。“芬芳”,指皇室贵族的子女们,或言指繁华的京城皇宫。
  【翻译】
  只见那一队队义军衣甲鲜明,雄壮的军威使皇帝胆颤心惊。过大街穿小巷直冲禁城皇宫,一心要夺帝位推到昏庸朝廷。长枪短剑乱纷纷干戈多如林,天子无良策仓皇逃窜出皇宫。携带着金箱玉印匆匆去逃命,听任他把金枝玉叶踏为灰尘。
  【赏析】
  《酒泉子·每见惶惶》上片着重写农民起义军揭竿而起,大军挺进京城长安时的威武雄壮气势。百万雄军长驱直入,势如破竹,一直打进京城长安,惊乱了宫中养尊处优、骄奢淫逸的皇帝的平静生活,使王公贵族惶惶不可终日。但见支支雄壮的队伍,越过大街,穿过小巷,直逼皇家的宫墙。他们舍得一身剐,定要把无道的昏君拉下马。
  下片侧重表现在神勇的义军面前,唐朝官僚大臣与封建皇帝惊慌失措的狼狈相,从而反衬出义军的勇猛顽强以及洋洋自得的情状。在枪舞剑挥之中,唐朝君臣胆战心惊,纷乱如麻。情急之下,更是没个主张,惶惶如丧家之犬,急急如漏网之鱼,四处溃窜,狼狈不堪。义军终于攻占了长安,赃银细软全带上,金箱玉印都拿走。作者立场坚定,爱憎分明,以“队队雄军”赞颂义军,以对“御辇”的“惊”,对“皇宫”的“犯”,对“九重”的“夺”,热情地肯定了义军的正义行动。而对唐朝的豪门望族、王公大臣及其主子皇帝,作者则表现出明显的贬抑与憎恨,书写其见义军的心理状态,用的是“惶惶”;描摹官僚溃窜,用的是“失计”、“无投窜”。通过这些词句,作者颂扬起义军的强大声势,嘲笑官僚贵族的慌乱狼狈。正是在这鲜明的对比之中,显示出作者鲜明的政治倾向。
  用词的形式来写农民起义的内容,是较为少见的。民间文学是一个丰富的宝库,其中就珍藏着类似这样的宝贵遗产。词作语言凝练,文字朴实,风格豪壮,具有史诗的价值。


相关阅读
1 古岸开青葑,新渠走碧流。会看光满万家楼。记取他年扶路、入西州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古岸开青葑,新渠走碧流。会看光满万家楼。记取他年扶路、入西州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南歌子湖景》,其古诗全文如下: 古岸开青葑,新渠走碧流。会看光满万家楼。记取他年 【查看全文】

2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出自元朝诗人张可久的作品《卖花声怀古二首》,其古诗全文如下: 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不堪回首 【查看全文】

3 高岩瞰清江,幽窟潜神蛟。开旷延阳景,回薄攒林梢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高岩瞰清江,幽窟潜神蛟。开旷延阳景,回薄攒林梢出自唐朝诗人柳宗元的作品《游朝阳岩遂登西亭二十韵》,其古诗全文如下: 谪弃殊隐沦,登陟非远郊。所怀缓伊郁,讵欲肩夷巢。 【查看全文】

4 不用凭栏苦回首,故乡七十五长亭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不用凭栏苦回首,故乡七十五长亭出自唐朝诗人杜牧的作品《题齐安城楼》,其古诗全文如下: 呜轧江楼角一声,微阳潋潋落寒汀。 不用凭栏苦回首,故乡七十五长亭。 【注释】 ⑴齐 【查看全文】

5 朱樱青豆酒,绿草白鹅村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朱樱青豆酒,绿草白鹅村出自元代诗人白珽的作品《余杭四月》,其古诗全文如下: 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 朱樱青豆酒,绿草白鹅村。 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 几家蚕事动,寂 【查看全文】

6 润玉笼绡,檀樱倚扇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润玉笼绡,檀樱倚扇出自宋朝诗人吴文英的古诗作品《踏莎行润玉笼绡》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润玉笼绡,檀樱倚扇。绣圈犹带脂香浅。榴心空叠舞裙红,艾枝应压愁鬟乱。 午梦千山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