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来弄水船头湿,更脱红裙裹鸭儿”出自唐朝诗人皇甫松的作品《采莲子·菡萏香莲十顷陂》,其古诗全文如下:
菡萏香连十顷陂,小姑贪戏采莲迟。
晚来弄水船头湿,更脱红裙裹鸭儿。
【注释】
⑴此词也见于北宋张耒词集中。
⑵菡萏:荷花。《诗经·陈风·泽陂》:“彼泽之陂,有蒲菡萏。”朱熹注:“菡萏,荷华也。”陂(bēi杯):水池。《说文解字》“陂”字下段玉裁注曰:“陂得训池者,陂言其外之障,池言其中所蓄之水,故曰‘叔度汪汪,若千顷陂’,即谓千顷池也。”这里“十顷陂”即言“十顷池”。
⑶举棹:此处“举棹”与下面的“举棹”、“年少”,均无实际意思,是采莲歌中的“和声”,如今人唱号子时“嘿嗬”、“哟嗬”之类。刘永济先生在《唐五代两宋词简析》中指出:“此二首中之‘举棹’、‘年少’,皆和声也。采莲时,女伴甚多,一人唱‘菡萏香莲十顷陂’一句,余人齐唱‘举棹’和之。”
⑷鸭儿:船家所喂养的小鸭。
【翻译】
无。
【赏析】
这首词写出了采莲女子的活泼嬉戏情态。
首写荷花满塘,香闻十里的背景以及采莲女子贪玩而忘了采莲的情景。后二句是一个特写镜头,也是“贪戏”的进一步形象写照,欢笑之声可闻,活泼之状可见。汤显祖评道:“人情中语,体贴工致,不减睹面见之。
反映江南采莲优美风俗的第一首诗,是汉乐府《汉南可采莲》。后来梁武帝制《采莲曲》,梁、陈、隋三代相沿之作不少,但多浮泛轻靡。皇甫松是唐代人,生于江南,他的这组《采莲子》,则是清水出芙蓉,充满健康活泼的生活气息。 《采莲子》是唐代教坊曲,七言四句,句尾带有和声。此组歌词,若去掉和声,则无异七言绝句,呈示的是一位少女采莲的情景,这是其第一境界。包括和声在内则不同,展现的是采莲众少女一唱众和的情景,这是其第二境界。此词和声既传,则应欣赏其作为有和声之歌词而不是无和声之绝句的全幅境界。 两词的主角为同一位少女,两词回环映照,实不可分。先看前一首。“菡萏香连十顷破(举棹)。”菡萏即荷花。采莲是采莲蓬,但此时不妨还有迟开的荷花,如此则意境更美,荷花与红裙少女相映成趣。
陂是池沼,即荷塘。香连二字,以荷花的清香把回塘十顷连了起来,并把采莲女曲曲引入荷塘深处,这样写法,有空灵之妙。句尾和声“举棹”,与现境相关,分明唱出众少女打桨荡舟的情景。诵之则仿佛一女歌声方余音袅袅,众少女已齐声相和。“小姑贪戏采莲迟(年少)。”小姑是歌中人,其实不妨就是唱歌的少女,如此则有戏剧性,意味更妙。小姑平时藏深闺,今日入荷塘,林立的荷叶似乎隔开了人世的拘束,清清的水波更荡开了她的心扉。小姑不禁贪玩戏水,流连忘返。“晚来弄水船头湿(举掉)”。“晚来”承上句“采莲迟”,“弄水”点上句“贪戏”。小姑弄水,大概是赤着双脚打水吧,到了兴头上,采莲船也给浇得水湿淋淋。可是她的娇憨之态还不止于此呢。“更脱红裙裹鸭儿(年少)。”小姑的无拘无束,憨态可掬,活脱脱就在眼前。句尾和声一起,伴随着众少女的一片笑声,那不消悦了。
相关阅读
1 临春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归时休放烛光红,待踏马蹄清夜月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临春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归时休放烛光红,待踏马蹄清夜月出自唐朝诗人李煜的作品《木兰花晓妆初了明肌雪》,其古诗全文如下: 晓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凤箫 【查看全文】
2 鲁客向西笑,君门若梦中的意思及全诗赏析鲁客向西笑,君门若梦中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鲁中送二从弟赴举之西京》,其古诗全文如下: 鲁客向西笑,君门若梦中。 霜凋逐臣发,日忆明光宫。 复羡二龙去,才华冠世雄。 【查看全文】
3 辟邪伎作鼓吹惊,雉子班之奏曲成,喔咿振迅欲飞鸣的意思及全诗赏析辟邪伎作鼓吹惊,雉子班之奏曲成,喔咿振迅欲飞鸣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雉子班辟邪伎作鼓吹惊》,其古诗全文如下: 辟邪伎作鼓吹惊,雉子班之奏曲成,喔咿振迅欲飞鸣。 扇锦 【查看全文】
4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的意思及全诗赏析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古诗作品《蜀道难》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古蜀道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 【查看全文】
5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出自唐朝诗人王勃的古诗词作品《别薛华》第五六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 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 无 【查看全文】
6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出自唐朝诗人李商隐的古诗作品《落花》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稀。 芳心向春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