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碛南沙上惊雁起,飞雪千里。玉连环,金镞箭,年年征战。画楼离恨锦屏空,杏花红”出自唐朝诗人温庭筠的作品《蕃女怨·碛南沙上惊雁起》,其古诗全文如下:
碛南沙上惊雁起,飞雪千里。玉连环,金镞箭,年年征战。画楼离恨锦屏空,杏花红。
【注释】
⑴蕃女怨,词牌名,为温庭筠所创,《金奁集》入“南吕宫”,七句三十一字,四仄韵,两平韵。
⑵碛:浅水中的沙石,这里指边塞荒漠之地。
⑶玉连环:征人服饰物。《战国策·齐策》:“秦昭王尝遣使者,遗君王后以玉连环。”这里是指征人的用具,如铁链之类的东西。
⑷金镞箭:装有金属箭头的箭。镞,箭头。
⑸锦屏:有彩画的屏风。
【翻译】
碛南沙上的烽火,一次次把雁群惊飞起,像千里飞雪漫卷戈壁。连环弩,金簇藜,年年征战箭如雨。画楼中的美人,也恨这战火中的别离,愁时看着红杏花,独坐锦屏前。
【赏析】
这首《蕃女怨》写来并不见一点“蕃”味,仍是一般的思妇词。这首词写边塞的寒冷和艰苦,使思妇对征人倍增思念。也有人认为这首词是写征人忆家。
此词开头两句“碛南沙上惊雁起,飞雪千里”,写边塞环境和气候的恶劣:沙碛荒漠,茫茫千里,大雪狂飘,塞雁惊飞。“玉连环,金镞箭,年年征战”,先写征人的装束,续写征战之苦,战情之急。丈夫如此在边关服役,妻子必然思念和怨恨。结末二句,点明题旨:“画楼离恨锦屏空,杏花红。”战争使无数的妻子独守空房,画楼冷落,锦屏寂寞,尤其在杏花开放、春满人间的时候,更是令人肠断,魂断,唯有恨不断,泪不断。可谓曲尽人情。
就内容来说,此词并无新意,作者不是为了宣扬什么反战情绪,思妇的愁恨是一种纯真的感情,值得珍重与同情。这首词与《蕃女怨·万枝香雪开已遍》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互补互衬的关系,阅读时可互相参照。
在温词中,此词属于较为浅直的作品,辞藻不算艳丽,含义也还显豁。但是仍具有某些深曲之作的特点:只客观地提供精美的物象情态,而隐去它们之间的表面联系,留下大片想象余地。像“画楼离恨锦屏空”与“杏花红”之间也未点明其关系。而这些物象情态的关系,很容易领悟出来,所以反而显得浅而不露,短而味永。
沙际春归,绿窗犹唱留春住出自元代诗人元好问的古诗作品《点绛唇》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沙际春归,绿窗犹唱留春住。 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 渺渺吟怀,漠漠烟中树。 西楼暮 【查看全文】
2 夹岸盲风扫楝花,高城已近被云遮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夹岸盲风扫楝花,高城已近被云遮出自唐朝诗人刘克庄的作品《归至武阳渡作》,其古诗全文如下: 夹岸盲风扫楝花,高城已近被云遮。 遮时留取城西塔,篷底归人要认家。 【注释】 【查看全文】
3 呼唤携锄至,安排筑圃忙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呼唤携锄至,安排筑圃忙出自宋朝诗人范成大的作品《田舍》,其古诗全文如下: 呼唤携锄至,安排筑圃忙。 儿童眠落叶,鸟雀噪斜阳。 烟火村声远,林菁野气香。 乐哉今岁事,天末 【查看全文】
4 欲共柳花低诉,怕柳花轻薄,不解伤春。念楚乡旅宿,柔情别绪,谁与温存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欲共柳花低诉,怕柳花轻薄,不解伤春。念楚乡旅宿,柔情别绪,谁与温存出自宋朝诗人黄孝迈的作品《湘春夜月近清明》,其古诗全文如下: 近清明,翠禽枝上消魂。可惜一片清歌, 【查看全文】
5 待信真个,恁别无萦绊。不免收心,共伊长远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待信真个,恁别无萦绊。不免收心,共伊长远出自宋朝诗人柳永的作品《秋夜月当初聚散》,其古诗全文如下: 当初聚散。便唤作、无由再逢伊面。近日来、不期而会重欢宴。向尊前、 【查看全文】
6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古诗作品《春望》第五六句,其全诗文如下: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