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障薰炉隔绣帷,二年终日苦相思,杏花明月始应知”出自唐朝诗人张曙的作品《浣溪沙·枕障薰炉隔绣帷》,其古诗全文如下:
枕障薰炉隔绣帷,二年终日苦相思,杏花明月始应知。
天上人间何处去,旧欢新梦觉来时,黄昏微雨画帘垂。
【注释】
1、枕障:枕头和屏障。
2、薰炉:用来熏香或取暖的炉子。
3、杏花明月:杏花每年春天盛开,月亮每月一度圆缺,故以之拟指岁月时间。
4、始应知:才能知,或正可知。
5、天上人间:天上和人间。
6、觉:醒。
7、画帘:精绣、垂彩之帘。
【翻译】
枕边薰炉的香烟在帐幕飘袅,两年来我整天苦苦地怀念你。明月和杏花明自我的心思。我为了寻你走遍天上人间,终于与你重新欢聚在一起,醒来才知道这又是在梦里。如今正是小雨纷飞的黄昏,画帘默默无声凄清地低垂。
【赏析】
词的上阕看似平淡,然而有些地方也颇见精巧。如首句的“隔”字,既交代了室内枕屏、薰炉与绣帷间的位置,更使人生出一种人去楼空、远隔天涯的联想。第三句,杏花明月用来作为春秋季节的特征,并且用拟人的手法赋予它们人的感知,点明只有杏花明月深知作者的相思之苦。这样写,的确为词的意境增添了一分落寞与惆怅。
词的下阕构意佳妙。代为设想爱姬已逝,却不愿信其逝,故着一问句,愈见其恍惚哀恸之态。下面两句更妙,旧日的欢情只有在新梦中重现,正当缠绵悱恻之际,忽然醒来,惟有“枕障薰炉隔绣帷”,此时的悲哀之情可想而知。但作者到此意犹未足,再着力添上一笔,醒来之时,正值黄昏,画帘低垂,雨声沥沥,真是到了“此恨绵绵无绝期”的境界。古人曾说,词起结最难,而结尤难于起,如这首词的结句,不仅为全词增添了画意诗情,并且给人留下了极为丰富的想象余地,真是所谓词家本色,故能打动悼亡者之心。
纵观全词,词的上片先写悼亡、相思之情,枕障、薰炉、绣帷依然如故,但物在人非。面对有情之物,悼亡之人仿佛看到了昔日爱姬。遐想当年,他与爱姬情之融融,爱之切切。深情所系,爱姬逝去的两年之中,每日情思袅袅,过往的回忆使他无法忘怀,不禁邀请春花、明月与之共语。因这情,花知、月知、天知、地知,如此深切的感情确实哀婉动人。下片写梦中相会,情到深处,悼亡人竟不信爱姬已逝,上天入地苦苦寻觅,但都成空,只好在梦乡重温旧情,而这往日的欢乐,又仿佛别添几分新鲜。这新鲜,是经年之后爱情的一种升华。全词写得真切、自然、哀婉动人。
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出自唐朝诗人刘长卿的古诗作品《送上人》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注释】 1、沃洲山:在浙江新昌县 【查看全文】
2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出自唐朝诗人张旭的古诗作品《山行留客》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注释】 【查看全文】
3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的意思及全诗赏析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出自唐朝诗人孟浩然的古诗作品《夏日南亭怀辛大》第五六句,其全文如下: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查看全文】
4 宫中只数赵家妆,败雨残云误汉王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宫中只数赵家妆,败雨残云误汉王出自辽朝诗人萧观音的作品《怀古宫中只数赵家妆》,其古诗全文如下: 宫中只数赵家妆,败雨残云误汉王。 惟有知情一片月,曾窥飞燕入昭阳。 【注 【查看全文】
5 青春花姊不同时。凄凉生较迟。艳妆临水最相宜。风来吹绣漪的意思及全诗赏析青春花姊不同时。凄凉生较迟。艳妆临水最相宜。风来吹绣漪出自宋朝诗人吴文英的作品《醉桃源芙蓉》,其古诗全文如下: 青春花姊不同时。凄凉生较迟。艳妆临水最相宜。风来吹绣 【查看全文】
6 鼓角临风悲壮,烽火连空明灭,往事忆孙刘。千里曜戈甲,万灶宿貔貅的意思及全诗赏析鼓角临风悲壮,烽火连空明灭,往事忆孙刘。千里曜戈甲,万灶宿貔貅出自宋朝诗人陆游的作品《水调歌头多景楼》,其古诗全文如下: 江左占形胜,最数古徐州。连山如画,佳处缥缈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