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高远望,见家乡、只在白云深处。镇日思归归未得,孤负殷勤杜宇”出自宋朝诗人王澜的作品《念奴娇·避地溢江书于新亭》,其古诗全文如下:
凭高远望,见家乡、只在白云深处。镇日思归归未得,孤负殷勤杜宇。故国伤心,新亭泪眼,更洒潇潇雨。长江万里,难将此恨流去。
遥想江口依然,鸟啼花谢,今日谁为主。燕子归来,雕梁何处,底事呢喃语。最苦金沙,十万户尽,作血流漂杵。横空剑气,要当一洗残虏。
【注释】
①避地溢江,书于新亭:宋宁嘉定十四年,金兵围蕲州,知州李诚之与司理权通判事赵与等坚守。终因援兵迁延不进,致使二十五天后城陷。李自杀身亡,家属皆赴水死。赵只身逃出,写了一本《辛巳泣蕲录》,详述事实经过,本词亦见于此书。王澜因避蕲州失陷之灾,而移居溢江(在今江苏南京市),在新亭(即劳劳亭,在今南京市南)上写了本词。
②白云:元朝人以白云喻亲友。
③江口:蕲水在蕲州城流入长江的地方。
④金沙:即金沙湖,在州东十里,又名东湖。此代指蕲州。
【翻译】
无。
【赏析】
上片开头即直抒思乡情绪,凭高远望家乡,只见一片白云茫茫。六朝人已以白云为思念亲友的比喻。《新唐书?狄仁杰传》载:“仁杰赴任于并州,登太行,南望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所居,近此云下!’悲泣,伫立久之,候云移乃行。”这里暗用此典,表现了强烈的思亲思乡的悲凄之情。接二句又补说:整天想回家乡,但回不去。语气表面平淡,内则极为悲愤,因为不能回去的原因,是那里被敌人占领了,白白辜负了杜鹃鸟“不如归去”的殷勤叫声。这是无可奈何的自我解嘲。实则在鸟的“不如归去”叫声中,更突出了有家不得归的悲凄感情。下面调转笔触写眼前:我正在新亭上为怀念家乡而悲凄流泪,亭外潇潇雨声,更增加了悲凉气氛。这里暗用新亭对泣的典故,表明不是一般的怀乡之情,而主要是悲叹国土沦丧。结三句大阖,眼前的长江,尽管有万里长,也难以流尽我这家国之恨。语极朴实,情极沉重。比喻形象,可与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媲美。
换头承上,设想蕲州目前的情景,江口依然跟当年一样,鸟啼花谢,可是地已易主,景是人非了。“江口”,是蕲水在蕲州城流入长江的地方。这是由于上片结句写到长江,也是词人所面对的景色,自然而然引起的联想。以下六句,追述敌人侵扰带给蕲州的灾难。前后三句各有所侧重。“燕子”三句,通过燕子找不到旧巢,写城市被破坏的情景。不懂人事变化的燕子,照常飞来,可它们在呢喃低语:怎么往年筑巢的雕梁找不到了?这里用的是拟人化手法,暗示蕲州被金人烧杀掠夺一空,几成废墟。笔触极淡,感情却极为沉痛,且含有对敌人的强烈仇恨。“最苦”三句,则用直接描写的手法,写出当时人民被屠杀的悲惨情景。金沙,据清嘉靖《蕲州志》载:“金沙湖,在州东十里,又名东湖。”这里指代蕲州。宋代蕲州在这次金兵侵扰前从未遭受过兵火,比较富庶,户口较多。说“十万户尽”、“血流漂杵”,当非夸张,而属纪实。这是作者亲眼目睹的惨状,控诉了金兵的残暴。结句表示只要有凌云的壮志,一定会杀尽敌人,报仇雪恨;表现了必胜的信念,和对敌人的蔑视,铿锵有力,振起全词。
词抒发逃难在外,思念家乡的情绪,但不同于一般的怀乡之作,而是如实地反映了一次历史事件,揭露了敌人的暴行。艺术特点在于逻辑层次和感情层次的统一:由思乡而叹归不得,由归不得而忧国,由忧国而叹土地易主,由易主而至生灵涂炭,由生灵涂炭而至一洗残虏。构思缜密新颖。
相关阅读
1 双鬓翠霞金缕,一枝春艳浓。楼上月明三五,琐窗中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双鬓翠霞金缕,一枝春艳浓。楼上月明三五,琐窗中出自唐朝诗人温庭筠的作品《定西番海燕欲飞调羽》,其古诗全文如下: 海燕欲飞调羽。萱草绿,杏花红,隔帘拢。 双鬓翠霞金缕, 【查看全文】
2 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淞半江水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淞半江水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作品《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其古诗全文如下: 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 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迹。 壮哉昆仑方壶图 【查看全文】
3 惟有清风闲,时时起泉石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惟有清风闲,时时起泉石出自唐朝诗人李白作品的《谢公宅》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青山日将暝,寂寞谢公宅。 竹里无人声,池中虚月白。 荒庭衰草遍,废井苍苔积。 惟有清风闲, 【查看全文】
4 斗草阶前初见,穿针楼上曾逢。罗裙香露玉钗风。靓妆眉沁绿,羞脸粉生红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斗草阶前初见,穿针楼上曾逢。罗裙香露玉钗风。靓妆眉沁绿,羞脸粉生红出自宋朝诗人晏几道的作品《临江仙斗草阶前初见》,其古诗全文如下: 斗草阶前初见,穿针楼上曾逢。罗裙 【查看全文】
5 晋世家翻译赏析_晋世家阅读答案_史记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晋世家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史记》,其内容全文如下: 晋国唐叔虞是周武王的儿子,成王的弟弟。 当初,周武王与叔虞的母亲交合时,梦见天神对武王说:我让你生个儿子,名字叫虞 【查看全文】
6 人世死前唯有别,春风争拟惜长条的意思及全诗赏析人世死前唯有别,春风争拟惜长条出自唐朝诗人李商隐的作品《离亭赋得折杨柳二首其一》,其古诗全文如下: 暂凭尊酒送无憀,莫损愁眉与细腰。 人世死前唯有别,春风争拟惜长条。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