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堂晨起,来报雪花坠。高卷帘栊看佳瑞,皓色远迷庭砌”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清平乐·画堂晨起》,其古诗全文如下:
画堂晨起,来报雪花坠。高卷帘栊看佳瑞,皓色远迷庭砌。
盛气光引炉烟,素草寒生玉佩。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
【注释】
⑴清平乐:唐教坊曲名。《全唐五代词笺评》:“按《清平乐》为南诏乐调,当时南诏有清平官,司朝庭礼乐等事,相当于唐朝宰相。《清平乐》当源于清平官。”另有别名《破子清平乐》、《清平乐会》、《忆梦月》、《醉东风》。双调,46字。上阕22字,4句,4平韵,每句押韵。下阕,24字,4句,3平韵,1、2、4句押韵。
⑵画堂:华丽的堂舍。
⑶帘栊:窗帘或门帘。栊:窗棂。
⑷佳瑞:瑞雪。
⑸皓色:洁白的颜色。
⑹庭砌:庭阶。
⑺盛气:雪花狂舞的气势。
⑻光引炉烟:那景象好象引发的炉烟。
⑼素草寒生玉佩:白色花草寒光闪闪挂一身玉琨。玉佩:玉石制的佩饰。
【翻译】
清晨堂上刚刚睡起,有人来报雪花飘坠。高卷窗帘看瑞雪飘飞,白色远近迷漫了阶级。纷扬的气势如炉烟蒸腾,素寒花草挂一身玉瑕。该不是天上的神仙狂醉,胡乱把洁白的云彩揉碎。
【赏析】
这是一首豪迈、瑰丽、新奇的咏雪词,富有生活情趣。
上阕写观看雪景,第一、二句简洁交待了时间、地点、事件;接下来两句便写诗人观看雪景喜悦、激动的心情。时间、地点、情由,一路写来,由“晨起”而“来报”,因“来报”而“卷帘”看“佳瑞”,曲折有致,可以看到南宋女词人李清照著名《如梦令》:“昨夜风疏雨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道是海棠依旧。”在此词中的影子。“高卷”见兴致之高,“远迷”是远近迷漫、迷蒙,到处上下,一片苍茫迷离的皓色,显喜悦、痴迷之情。
下阕前两句从空中,地下写所见迷人雪景,气势豪迈,瑰丽生姿。“盛气光引炉烟”是写空中雪花纷扬的气势象引发的炉烟蒸腾,“素草寒生玉瑕”,是写地上花草,晶莹剔透,闪着寒光,象挂满玉碾,真是美丽极了,而且地上、空中,上下辉映,雄迈不失瑰美,俊丽而有豪气。然而更能表现诗仙特色的尚不仅此,而是奇思逸想,为一般人想不出、也道不出来的东西。象“危楼高百尺,伸手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一样,“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大胆新奇,新颖独特,惊人骇俗而又极舍情理,这正是体现李白风格的浪漫主义。天仙一旦豪饮了银河的美酒酩酊大醉后,竟然也顾不得自身的天生丽质,使出如此粗鲁的手段来把白云乱揉得碎末纷飞,化作漫天大雪,遍地银涛。正是这个“狂”字抖擞出宇宙的荚气,开放出仙苑的奇葩,令人神往,这正是诗人以狂墨赋醉诗的一个典型例子。
这首词想象奇特瑰丽,不落窠臼,且用语可见其浪漫主义的风格,在毫不羁绊的想象之中雄奇硕健的体格也可以窥得。从所譬喻之喻体来看,都极具或高雅,或冰洁,或传奇雄放之特点,可以推测词人当时心境定当极其开阔,疏放。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出自唐朝诗人刘禹锡的作品《劝学击石乃有火》,其古诗全文如下: 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 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 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 青春须 【查看全文】
2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的意思及全诗赏析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出自当代文学家毛泽东的古诗作品《卜算子咏梅》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查看全文】
3 秦亡草昧,刘、项起吞并。鞭寰宇,驱龙虎,扫欃枪,斩长鲸。血染中原战,视余耳,皆鹰犬,平祸乱倾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秦亡草昧,刘、项起吞并。鞭寰宇,驱龙虎,扫欃枪,斩长鲸。血染中原战,视余耳,皆鹰犬,平祸乱倾出自宋朝诗人李冠的作品《六州歌头项羽庙》,其古诗全文如下: 秦亡草昧,刘 【查看全文】
4 远壑杜鹃响,前山蜀客归的意思及全诗赏析远壑杜鹃响,前山蜀客归出自宋朝诗人梅尧臣的作品《送何遁山人归蜀》,其古诗全文如下: 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 远壑杜鹃响,前山蜀客归。 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 终日自 【查看全文】
5 淮阴五刑,鸟尽弓藏。保身全名,独有子房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淮阴五刑,鸟尽弓藏。保身全名,独有子房出自南北朝诗人曹丕的作品《煌煌京洛行》,其古诗全文如下: 夭夭园桃,无子空长。虚美难假,偏轮不行。 淮阴五刑,鸟尽弓藏。保身全名 【查看全文】
6 心灰尽、有发未全僧。风雨消磨生死别,似曾相识只孤檠,情在不能醒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心灰尽、有发未全僧。风雨消磨生死别,似曾相识只孤檠,情在不能醒出自清朝诗人纳兰性德的作品《忆江南宿双林禅院有感》,其古诗全文如下: 心灰尽、有发未全僧。风雨消磨生死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