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房苔径小,对日暮、数尽烟碧。露蓼香泾,记年时相识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0 10:12

  “竹房苔径小,对日暮、数尽烟碧。露蓼香泾,记年时相识”出自宋朝诗人吴文英的作品《尾犯·甲辰中秋》,其古诗全文如下:
  绀海掣微云,金井暮凉,梧韵风急。何处楼高,想清光先得。江汜冷、冰绡乍洗,素娥堪,菱花再拭。影留人去,忍向夜深,帘户照陈迹。
  竹房苔径小,对日暮、数尽烟碧。露蓼香泾,记年时相识。二十五、声声秋点,梦不认、屏山路窄。醉魂幽扬,满地桂阴无人惜。
  【注释】
  ⑴尾犯:词牌名。《词谱》:“词见《乐章集》,‘夜雨滴空阶’词,注:正宫,‘晴烟暮暮’词,注:林钟商。”秦观词名“碧芙蓉”。双调,九十四字为正格。吴词下片第二句添一字,为九十五字变格。上片十句下片八句,各四仄韵。
  ⑵急:一本作“息”。
  ⑶汜:一本作“妃”。
  ⑷忺:一本作“欢”。
  ⑸泾:一本作“轻”。
  【翻译】
  无。
  【赏析】
  “绀海”三句,状中秋节的天气。言傍晚时分,天青色的空中飘飞着几朵白云,很快天色转暗,夜暮中飒飒秋风吹落下井边的桐叶。此所谓“一叶落而知秋至”也。“何处”两句,想象语。此处是说:时在中秋,不知道哪一处楼阁造得最高,能最先被圆月的亮光照到?“江汜冷” 三句,写月光。“汜”,即泛;“悰”,快乐也。此言月光照耀得江水像刚清洗过的绡帛一样泛出阵阵冷意,月中嫦娥在中秋佳节也倍觉高兴,将那圆月一再拭拂,使它一尘不染,光照寰宇。“影留”三句,承上启下,转入己的伤别离。此言天上月儿圆,而地上却人分离。惟剩下室中的遗迹尚在。所以圆月虽明亮,可是词人却不愿看到这深夜的明月光从帘隙中透射进来,以免使他看到室中离人的遗物更添悲伤。至末三句,天上地下适成鲜明对比,使人更是倍觉同情词人之生别离。 
  “竹房”两句,述孤寂。言词人孤身一人在竹屋中深居简出,所以室外的小径,因为无人走动也长出了苔藓。黄昏日斜,独居无聊,惟有仰望碧天,机械地数着朵朵烟霞,打发这无聊的时光。“露蓼”两句,忆年轻时。言词人年轻时候与伊人(即上片“人去”之离人)曾在灵岩山前的采香泾畔相遇,互相认识。“二十五”两句承前,写今之梦境依稀。“二十五”,可解为过去的二十五年时间。词人今年四十五岁,二十五年前刚是二十岁,与上句“年时”(即年轻时候)相吻合。词人说:二十五年过去了,现在我在梦境中已认不清那条两人曾经走过的“屏山”小径了。“醉魂”两句,言己之醉醒两朦胧矣。此言己在过节时,喝得大醉入梦,所以梦中无法认清小径通向哪里,醒后仍醉意熏熏,连满地的桂花都毫不爱惜的践踏过去。


相关阅读
1 雪粉华,舞梨花,再不见烟村四五家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雪粉华,舞梨花,再不见烟村四五家出自元朝诗人关汉卿的作品《大德歌冬景》,其古诗全文如下: 雪粉华,舞梨花,再不见烟村四五家。密洒堪图画,看疏林噪晚鸦。黄芦掩映清江下 【查看全文】

2 垅上扶犁儿,手种腹长饥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垅上扶犁儿,手种腹长饥出自唐朝诗人于濆的作品《辛苦吟》,其古诗全文如下: 垅上扶犁儿,手种腹长饥。 窗下投梭女,手织身无衣。 我愿燕赵姝,化为嫫母姿。 一笑不值钱,自然 【查看全文】

3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出自唐朝诗人李商隐的作品《蝉》,其古诗全文如下: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 【查看全文】

4 秋压更长,看见姮娥瘦如束。正古花摇落,寒蛩满地,参梅吹老,玉龙横竹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秋压更长,看见姮娥瘦如束。正古花摇落,寒蛩满地,参梅吹老,玉龙横竹出自宋朝诗人吴文英的作品《一寸金秋压更长》,其古诗全文如下: 秋压更长,看见姮娥瘦如束。正古花摇落 【查看全文】

5 宿雨乘轻屐,春寒著弊袍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宿雨乘轻屐,春寒著弊袍出自唐朝诗人王维的作品《春园即事》,其古诗全文如下: 宿雨乘轻屐,春寒著弊袍。 开畦分白水,间柳发红桃。 草际成棋局,林端举桔槔。 还持鹿皮几,日 【查看全文】

6 一钩罗袜行花阴。行花阴。闲将柳带,细结同心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一钩罗袜行花阴。行花阴。闲将柳带,细结同心出自宋朝诗人郑文妻孙氏的作品《忆秦娥一钩罗袜行花阴》,其古诗全文如下: 一钩罗袜行花阴。行花阴。闲将柳带,细结同心。 边消息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