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1 14:28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出自唐朝诗人李商隐的作品《蝉》,其古诗全文如下: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注释】
  ⑺薄宦:官职卑微。
  ⑻梗犹泛:典出《战国策·齐策》:土偶人对桃梗说:“今子东国之桃梗也,刻削子以为人,降雨下,淄水至,流子而去,则子漂漂者将何如耳。”后以梗泛比喻漂泊不定,孤苦无依。梗,指树木的枝条。
  ⑼故园:对往日家园的称呼,故乡。
  ⑽芜已平:荒草已经平齐没胫,覆盖田地。芜,荒草。平,指杂草长得齐平 。
  ⑾君:指蝉。
  ⑿警:提醒。
  ⒀亦:也。
  ⒁举家清:全家清贫。举,全。清,清贫,清高。
  【翻译】
  你栖身高枝之上才难以饱腹;你虽含恨哀鸣徒然白费神劲。五更以后疏落之声几近断绝,大树依然苍翠却无丝毫同情。我官职卑下象桃梗漂流不定,家园早已荒芜杂草埋没脚胫。烦劳你的鸣叫我得借以自警,我也举家操守象你高洁不佞。
  【赏析】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己平。”颈联随之一转,换了主题。抛开咏蝉,转到自己身上。这一转就打破了咏蝉的限制,扩大了诗的内容。要是局限在咏蝉上面,有的话就不好说了。诗人由蝉的命运联想到了自身的不幸,回忆自己的仕宦生涯,流露出不尽的感慨。“梗犹泛”这里用典,形容自己飘泊不定的宦游生活。这种不安定的生活,使他怀念家乡。“田园将芜胡不归”,更何况家乡田园里的杂草和野地里的杂草已经连成一片了,作者思归就更加迫切。此联下句饱含了故园之思。这两句好象和上文的咏蝉无关,暗中还是有联系的。“薄宦”同“高难饱”、“恨费声”联系,小官微禄,所以难饱费声。经过这一转折,上文咏蝉的抒情意味就更明白了。
  尾联“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又回到咏蝉上来,用拟人法写蝉。“君”与“我”对举,蝉的难饱正与“我”也举家清贫相应;蝉的鸣叫声,又提醒我这个与蝉境遇相似的小官,想到“故园芜已平”,不免勾起赋归之念。把咏物和抒情密切结合,而又呼应开头,首尾圆合。诗人尊蝉为君,感叹它触动了自己坎坷的身世,桑梓之情。
  古人有云:“昔诗人篇什,为情而造文。”这首咏蝉诗,就是抓住蝉的特点,结合作者的情思,“为情而造文”的。诗中的蝉,也就是作者自己的影子。在该诗中,李商隐以蝉自况:独居一枝,餐风饮露,表达了自己的高尚节操。咏物诗,贵在“体物为妙,功在密附”。全诗以蝉起,以蝉结,章法紧密,对蝉的刻画与诗人的情意婉转表达到了浑然交融与统一,是托物咏怀的佳作。


相关阅读
1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悟叶已秋声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悟叶已秋声出自宋朝诗人朱熹的古诗作品《偶成》的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悟叶已秋声。 【注释】 【查看全文】

2 十洲云水,手拈红笺寄人书,写无限、伤春事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十洲云水,手拈红笺寄人书,写无限、伤春事出自宋朝诗人晏几道的作品《留春令画屏天畔》,其古诗全文如下: 画屏天畔,梦回依约。十洲云水,手拈红笺寄人书,写无限、伤春事。 【查看全文】

3 雄雉于飞,泄泄其羽。我之怀矣,自诒伊阻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雄雉于飞,泄泄其羽。我之怀矣,自诒伊阻出自于诗经作品《雄雉》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雄雉于飞,泄泄其羽。我之怀矣,自诒伊阻。 雄雉于飞,下上其音。展矣君子,实劳我心。 【查看全文】

4 客中多病废登临,闻说南台试一寻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客中多病废登临,闻说南台试一寻出自宋朝诗人陆游的作品《度浮桥至南台》,其古诗全文如下: 客中多病废登临,闻说南台试一寻。 九轨徐行怒涛上,千艘横系大江心。 寺楼钟鼓催昏 【查看全文】

5 顾瞻望宫阙。俯仰御飞轩。据鞍长叹息。泪下如流泉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顾瞻望宫阙。俯仰御飞轩。据鞍长叹息。泪下如流泉出自南北朝诗人刘琨的作品《扶风歌朝发广莫门》,其古诗全文如下: 朝发广莫门。暮宿丹水山。左手弯繁弱。右手挥龙渊。 顾瞻望 【查看全文】

6 秋夜渐长饥作祟,一杯山药进琼糜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秋夜渐长饥作祟,一杯山药进琼糜出自宋朝诗人陆游的作品《秋夜读书每以二鼓尽为节》,其古诗全文如下: 腐儒碌碌叹无奇,独喜遗编不我欺。 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