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去渐消狂气习,重来依旧佳风景。想牧之、千载尚神游,空山冷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0 10:28

  “老去渐消狂气习,重来依旧佳风景。想牧之、千载尚神游,空山冷”出自宋朝诗人吴潜的作品《满江红·齐山绣春台》,其古诗全文如下:
  十二年前,曾上到、绣春台顶。双脚健、不烦筇杖,透岩穿岭。老去渐消狂气习,重来依旧佳风景。想牧之、千载尚神游,空山冷。
  山之下,江流永。江之外,淮山暝。望中原何处,虎狼犹梗。句蠡规模非浅近,石苻事业真俄顷。问古今、宇宙竟如何,无人省。
  【注释】
  ⑴齐山:在今安徽贵池县东。绣春台:在齐山顶上。
  ⑵筇杖:竹杖。
  ⑶透岩穿岭:穿山越岭。
  ⑷想牧之、千载尚神游,空山冷。:这两句是说,如果唐代杜牧在千载之下还来神游故地,将只见寂寞空山。
  ⑸永:水流悠长。这两句是说齐山之下江水长流。
  【翻译】
  十二年前曾经登上齐山绣春台顶,当时双脚稳健不用拐杖穿山越岭兴致撮浓,年老俸衰后狂荡豪放之气渐渐消失,虽然依旧面对着过去一样的美好风景,遥想当年杜牧之登齐山所作诗篇,千年之后还令人神驰心往,而今故人不见空山寂寂格外凄冷。
  齐山之下,江水永远滚滚不停,江本岸边,淮山上残阳返照暮霭沉沉,遥望中原在哪里呢,虎狼般的敌人还盘踞其中,勾践范蠡破吴获胜长期准备决非浅近之力,谢安谢玄大破苻坚抓住时机顷刻成功,问宇宙中古往今来兴亡盛衰这是为什么呢,其中道理啊没有人能懂。
  【赏析】
  宋末时期,词人登上池州城(今安微贵池)东南的齐山绣春台,遥望祖国山川,风光依旧,可是河山已有异样之感,从而引起“故国之思”,于是写下了这首《满江红·齐山绣春台》。
  词的上片写登临齐山的今昔之感。词起笔“十二年前,曾上到、绣春台顶。”从昔日登此山写起,说明这次是旧地重游。昔日登山的情景怎样呢?即十二年前诗人凭着一股少年锐气,迈开轻健的双脚,不需借助竹杖,翻山越岭,直奔台顶,是何等的潇洒、豪放。这是诗人对昔日登临的深情回忆。“老去渐消狂气习,重来依旧佳风景。”十二年后,旧地重游,风景依旧美好,而自己当年的狂放之气却逐渐消失了。当然“渐消”,还没有完全消失。但不难看出,诗人这时的心境是较为悲凉的。这样,又由眼前景而联想到曾登临此山赋诗抒怀的前辈:“想牧之、千载尚神游,空山冷。”诗人看到眼前破碎的山河,严峻的现实,心境是悲凉的,再没有年轻时的“狂气”了;而且也没有杜牧那么超脱,所以当他想到如果杜牧在千载之下,还来神游故地,将只见寂寞空山。“空山冷”,是对国事日非的曲折反映,是诗人主观心境的感受,表现了一种深沉的失落感。


相关阅读
1 雁边风讯小,飞琼望杳,碧云先晚。露冷阑干,定怯藕丝冰腕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雁边风讯小,飞琼望杳,碧云先晚。露冷阑干,定怯藕丝冰腕出自宋朝诗人吴文英的作品《玉漏迟雁边风讯小》,其古诗全文如下: 雁边风讯小,飞琼望杳,碧云先晚。露冷阑干,定怯 【查看全文】

2 岸阔樯稀波渺茫,独凭危槛思何长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岸阔樯稀波渺茫,独凭危槛思何长出自宋朝诗人寇准的作品《书河上亭壁》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岸阔樯稀波渺茫,独凭危槛思何长。 萧萧远树疏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 【注释】 【查看全文】

3 须知名士倾城,一般易到伤心处。柯亭响绝,四弦才断,恶风吹去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须知名士倾城,一般易到伤心处。柯亭响绝,四弦才断,恶风吹去出自清朝诗人纳兰性德的作品《水龙吟题文姬图》,其古诗全文如下: 须知名士倾城,一般易到伤心处。柯亭响绝,四 【查看全文】

4 祗役出皇邑,相期憩瓯越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祗役出皇邑,相期憩瓯越出自南北朝诗人谢灵运的作品《邻里相送至方山》,其古诗全文如下: 祗役出皇邑,相期憩瓯越。 解缆及流潮,怀旧不能发。 析析就衰林,皎皎明秋月。 含情 【查看全文】

5 良宝终见弃,徒劳三献君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良宝终见弃,徒劳三献君出自唐朝诗李白的作品《古风抱玉入楚国》,其古诗全文如下: 抱玉入楚国,见疑古所闻。 良宝终见弃,徒劳三献君。 直木忌先伐,芳兰哀自焚。 盈满天所损 【查看全文】

6 塞门三月犹萧索,纵有垂杨未觉春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塞门三月犹萧索,纵有垂杨未觉春出自唐朝诗人温庭筠的作品《杨柳枝织锦机边莺语频》,其古诗全文如下: 织锦机边莺语频,停梭垂泪忆征人。 塞门三月犹萧索,纵有垂杨未觉春。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