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然携去,旗亭问酒,萧寺寻茶。恰似黄鹂无定,不知飞到谁家”出自宋朝诗人朱敦儒的作品《朝中措·先生筇杖是生涯》,其古诗全文如下:
先生筇杖是生涯。挑月更担花。把住都无憎爱,放行总是烟霞。
飘然携去,旗亭问酒,萧寺寻茶。恰似黄鹂无定,不知飞到谁家。
【注释】
①先生:作者的自称。 筇(qióng)杖:即竹杖。
②把住:控制住。
③放行:出行。
④旗亭:代指酒楼。
⑤萧寺:佛寺。
【翻译】
我每日里携杖云游四海为家,秋夜赏月,春日品花。逢人见事不再起憎爱之心,把自己的身心都交付大自然的山水云霞。飘飘然来去随心所欲,有时到酒肆里打酒,有时到萧寺里讨茶。我就像一只黄鹂栖飞不定,不知道明天又落到了谁家。
【赏析】
这首词是朱敦儒的晚年之作,全词表现了一种出尘旷达的悠闲境界。
“先生筇杖是生涯”,开头一语是全词意蕴的形象的总概括,“筇杖”,乃竹杖;“先生”,乃自谓。词人把自己的晚年生活以“筇杖生涯”进行涵盖,就表明他已无心于世事,完全寄情于自然山水之间。“挑月更担花”写出了山野风情之美与身在山野的惬意。以竹筇挑月、担花既能令人想见他在花前月下悠然自得的神态,也可体味出词人吟风弄月的情趣。“把住都无憎爱,放行总是烟霞”二句仍是承“筇杖”的意象进行生发,前句以“把住”筇杖作为眼前社会现实的象征,词人看透了世事的云翻雨覆,对它们‘已无所谓爱憎可言,后句把倚杖而行作为他对生活的向往,他所行之处烟霞缭绕,不啻是他理想生涯的寄托。词人在“筇杖”这一意象上该凝聚很多思想情感,寄寓了十分丰富的意蕴。
下阕仍承“竹筇”的意象进行放逸之情的抒发。“飘然携去”之句就是写他倚杖而行的处处踪迹,他携着它(筇杖)到“旗亭问酒”,到“萧寺寻茶”,一“寻”一“问”暗示词人生计的清寒,神情潇洒落拓。结尾二句尤为妙笔,词人比喻自己是一只飞止无定的黄鹂,性之所至不知会飞到谁家,朱教懦晚年犹如此风趣诙谐,以活泼小巧的黄鹂自喻,表现作者有一颗天真的赤子之心。
相关阅读
1 声摇苍玉佩。色重黄金带。一万里。斜阳正与长安对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声摇苍玉佩。色重黄金带。一万里。斜阳正与长安对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千秋岁岛边天外》,其古诗全文如下: 岛边天外。未老身先退。珠泪溅,丹衷碎。声摇苍玉佩。色重黄金 【查看全文】
2 万事已华发,百年多异乡的意思及全诗赏析万事已华发,百年多异乡出自宋朝诗人林景熙的作品《京口月夕书怀》,其古诗全文如下: 山风吹酒醒,秋入夜灯凉。 万事已华发,百年多异乡。 远城江气白,高树月痕苍。 忽忆凭楼 【查看全文】
3 芳草碧色,萋萋遍南陌。暖絮乱红,也知人,春愁无力的意思及全诗赏析芳草碧色,萋萋遍南陌。暖絮乱红,也知人,春愁无力出自宋朝诗人李甲的作品《帝台春芳草碧色》,其古诗全文如下: 芳草碧色,萋萋遍南陌。暖絮乱红,也知人,春愁无力。忆得盈 【查看全文】
4 坐惜故人去,偏令游子伤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坐惜故人去,偏令游子伤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南阳送客》,其古诗全文如下: 斗酒勿为薄,寸心贵不忘。 坐惜故人去,偏令游子伤。 离颜怨芳草,春思结垂杨。 挥手再三别,临 【查看全文】
5 已受君恩顾,好与花为主。万里丹霄,何妨携手同归去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已受君恩顾,好与花为主。万里丹霄,何妨携手同归去出自宋朝诗人柳永的作品《迷仙引才过笄年》,其古诗全文如下: 才过笄年,初绾云鬟,便学歌舞。席上尊前,王孙随分相许。算 【查看全文】
6 烟空白鹭。乍飞下、似呼行人相语。细縠春波,微痕秋月,曾认片帆来去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烟空白鹭。乍飞下、似呼行人相语。细縠春波,微痕秋月,曾认片帆来去出自宋朝诗人吴文英的作品《喜迁莺吴江与闲堂》,其古诗全文如下: 烟空白鹭。乍飞下、似呼行人相语。细縠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