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清月正圆,信是佳时节。不会长年来,处处愁风月”出自宋朝诗人贺铸的作品《愁风月·风清月正圆》,其古诗全文如下:
风清月正圆,信是佳时节。不会长年来,处处愁风月。
心将熏麝焦,吟伴寒虫切。欲遽就床眠,解带翻成结。
【注释】
①熏麝:熏炉中的香料。
②寒虫:蟋蟀。
③遽:速。
【翻译】
正是风清月国的好时节。因与思念的人长年隔绝,每逢见到清风明月就产生了忧愁。点起香,对香吟诗,用来排除心中的愁情,但心反而与香一样焦,吟声与虫鸣一样凄凉。于是就上床睡觉,或许可以与愁苦告别,不料衣带又解不开,越急着想解开,越是解不开,反而打成了一个死结。
【赏析】
这首词写独处孤栖的愁怀。“解带翻成结”可以作全词评语,词中人不断地力求解脱,却陷入无可排遣的烦恼之中。也有人也根据主人公的口吻、语气、举动及她身边的器物等来推断这首词抒情主人公似应是一位怀人的女子。
开头两句“风清月正圆,信是佳时节”,点出眼前是个风清月圆的好天良夜。但“信是”这种语气,含有客观上是如此,而吾心中却未必然的意味,如“江山信美非吾土”就是。果然下二句即突然翻转:“不会长年来,处处愁风月。”带着主观感情,“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王国维《人间词话》)。无边风月,在离人眼中是可以唤起景是人非之感的。所以,词中人因与对方长年隔别,每见风月即生愁,“处处”二字,不仅指地,亦指时时,事事,凡关乎风月者,即是愁端。由“佳时节”而“愁风月”,这一转折,也就是欲解带而翻成结了。说“长年来”、“处处”,这就从时间和空间的广泛范围内把眼前的“愁”展开,对情事作了更具体的暗示。
风月不能解忧,反平添一段烦恼。闺中只得点香吟诗,借以排遣愁情,然而“熏麝”反而使心同香一样焦,吟声则与虫鸣一般凄切。这里仍是写心情之焦愁与凄苦,用熏麝之“焦”与虫声之“切”双关,便觉倍添意趣,属于缘情造景,亦与生活合拍,故觉十分谐和,使得人与熏麝,人与寒虫融为一体了,人内心的焦灼不安,人内心的凄苦难耐也借二字传导而出了。
生活中寻求排遣之方总是宣布失败。于是乎词中人便决心睡觉,来与愁苦告别。“欲遽就床眠”的“欲遽”二字,活画出无可奈何而成决断的情态。不料在这节骨眼上,衣带又解不开。越想快点解开,越是糟糕,反而打成了一个死结。全词这个结尾极富于戏剧性。“欲遽就床眠,解带翻成结”,俨然六朝乐府之俊语,它写出了烦恼人处处不顺心的恼乱意态。
全词就通过这样三解三结,步步深入,把“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愁写得很深透。末二句不仅具有民歌情趣,而且是片言据要,乃一篇之警策。这首词在艺术上的成功与作者善于构思和炼句是分不开的。陈廷焯《白雨斋词话》中曾说:“贺老小词工于结句,往往有通首渲染,至结处一笔叫醒,遂使全篇实处皆虚,最属胜境。”这首《愁风月》也是结句妙绝的一例。
相关阅读
1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出自唐朝诗人李商隐的古诗作品《端居》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释 【查看全文】
2 云鬓风前绿卷,玉颜醉里红潮。莫教空度可怜宵。月与佳人共僚的意思及全诗赏析云鬓风前绿卷,玉颜醉里红潮。莫教空度可怜宵。月与佳人共僚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西江月闻道双衔凤带》,其古诗全文如下: 闻道双衔凤带,不妨单著鲛绡。夜香知与阿谁烧。 【查看全文】
3 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南四百州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南四百州出自宋朝诗人汪元量的作品《湖州歌其六》,其古诗全文如下: 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南四百州。 【注释】 ① 【查看全文】
4 斜阳山下明金碧。画楼返照融春色。睡起揭帘旌。玉人蝉鬓轻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斜阳山下明金碧。画楼返照融春色。睡起揭帘旌。玉人蝉鬓轻出自宋朝诗人姚宽的作品《菩萨蛮春愁》,其古诗全文如下: 斜阳山下明金碧。画楼返照融春色。睡起揭帘旌。玉人蝉鬓轻 【查看全文】
5 此花名价别,开艳益皇都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此花名价别,开艳益皇都出自唐朝诗人王建的作品《赏牡丹》,其古诗全文如下: 此花名价别,开艳益皇都。 香遍苓菱死,红烧踯躅枯。 软光笼细脉,妖色暖鲜肤。 满蕊攒黄粉,含棱 【查看全文】
6 堪恨处,人道是、属镂怨愤终千古。功名自误。谩教得陶朱,五湖西子,一舸弄烟雨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堪恨处,人道是、属镂怨愤终千古。功名自误。谩教得陶朱,五湖西子,一舸弄烟雨出自宋朝诗人辛弃疾的作品《摸鱼儿观潮上叶丞相》,其古诗全文如下: 望飞来半空鸥鹭,须臾动地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