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将争阴拱,苍生忍倒悬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0 10:43

  “诸将争阴拱,苍生忍倒悬”出自宋朝诗人汪藻的作品《己酉乱后寄常州使君侄》,其古诗全文如下:
  草草官军渡,悠悠敌骑旋。
  方尝勾践胆,已补女娲天。
  诸将争阴拱,苍生忍倒悬。
  乾坤满群盗,何日是归年。
  【注释】
  8、诸将:指当时拥兵自重的南宋将领。
  9、拱:拱手,意即按兵不动。
  10、苍生:百姓。
  11、倒悬:头下脚上被倒挂,比喻处境极其困苦危急。语出《孟子·公孙丑上》:“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诗人意谓北方人民在金人统治下正忍受着倒悬之苦。
  12、乾坤:天地间,到处。
  13、满群盗:当时,中原及江南不仅有金兵在到处攻城掠地,而且还有许多武装集团据州县自立。此外还有各地的农民起义。天下极其纷乱。
  14、归:指归故国(中原),归故乡(德兴)。
  【翻译】
  皇家军渡江南逃慌慌张张,敌骑兵跟踪追击趾高气扬。学勾践卧薪尝胆立志复仇,效女娲炼石补天重振朝纲。诸将领拥兵自重袖手观望,众百姓苦若倒悬倍遭灾殃。普天下盗贼遍野烧杀掠抢,何日能收复失地重返家乡。
  【赏析】
  第三联又一笔挽回,与首联呼应.回到当前的形势上来。“诸将争阴拱、苍生忍倒悬”二句,令诗人痛心疾首:大将们都按兵不动,袖手旁观,只知拥兵自重,置国家安危、民族存亡于不顾,沦落敌手的人民只能忍受着巨大痛苦而解救无望。诗人有着强烈的愤懑和谴责,对受苦百姓又含着深切的同情,其爱憎立场,十分鲜明,于封建时代的士大夫来说,这种感情是非常可贵的。
  尾联承接前面六句并顺势达到情感高潮.是诗人发自胸中的呼喊。由于诸将们拥兵自重,不敢抗敌,致使金兵占领了大片国土,河山破碎,强盗横行,黎民遭殃,诗人是格外愤慨和焦急。结句则用前人成句:李白《奔亡道中》:“万重关塞断,何日是归年”杜甫也有“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李、杜诗中都表示的是游子旅客思归的焦虑和苦恼,多不出个人情感的范围,而汪藻此时的慨叹,不全是为个人遭际,主要还是为国家、为民族、为百姓发出的心声。因而这就比李、杜诗有更深的意义,有更为强烈的震撼力量。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格律严谨,对仗工整,精于选词炼字。如颈联中一个“争”字与一个“忍”字相对,既客观描述了诸将拥兵自重的情形和人民忍受着痛苦,又同时表达了诗人谴责与同情的两种态度。从这首诗的写法中,可以看到诗人受江西诗派的一些影响,而从其忧国伤时,感情深沉自然来看,与杜诗更为相似。


相关阅读
1 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出自宋朝诗人辛弃疾的古诗作品《祝英台近晚春》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怕上层楼,十日九风雨。断肠片片飞红,都 【查看全文】

2 弦急悲声发,聆我慷慨言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弦急悲声发,聆我慷慨言出自东晋诗人曹植的作品《杂诗飞观百余尺》,其古诗全文如下: 飞观百余尺,临牖御棂轩。 远望周千里,朝夕见平原。 烈士多悲心,小人偷自闲。 国雠亮不 【查看全文】

3 秀麦连冈桑叶贱,看看尝面收新茧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秀麦连冈桑叶贱,看看尝面收新茧出自宋朝诗人范成大的作品《蝶恋花春涨一篙添水面》,其古诗全文如下: 春涨一篙添水面。芳草鹅儿,绿满微风岸。画舫夷犹湾百转,横塘塔近依前 【查看全文】

4 正怜日破浪花出,更复春从沙际归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正怜日破浪花出,更复春从沙际归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作品《阆水歌》,其古诗全文如下: 嘉陵江色何所似,石黛碧玉相因依。 正怜日破浪花出,更复春从沙际归。 巴童荡桨欹侧过,水 【查看全文】

5 那日绣帘相见处。低眼佯行,笑整香云缕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那日绣帘相见处。低眼佯行,笑整香云缕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蝶恋花记得画屏初会遇》,其古诗全文如下: 记得画屏初会遇。好梦惊回,望断高唐路。燕子双飞来又去。纱窗几度 【查看全文】

6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古诗作品《子夜秋歌》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注释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