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去翱翔,遍赏玉堂金阙。欲问再来何岁,应有华发”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劝金船·无情流水多情客》,其古诗全文如下:
无情流水多情客。劝我如曾识。杯行到手休辞却。这公道难得。曲水池上,小字更书年月。还对茂林修竹,似永和节。
纤纤素手如霜雪。笑把秋花插。尊前莫怪歌声咽。又还是轻别。此去翱翔,遍赏玉堂金阙。欲问再来何岁,应有华发。
【注释】
⑻永和节:指王羲之永和年间在兰亭集会。永和,东晋穆帝年号。
⑼纤纤素手:源于《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纤纤,纤细柔长的样子,这里形容“素手”。
⑽咽(yè):呜咽,声音因阻塞而低沉。
⑾轻别:以离别为轻,意为不把离别当作一回事。
⑿玉堂金阙:玉堂,官署名,侍中有玉堂署,宋以后翰林院亦称玉堂,这里专指翰林。金阙,帝王的宫阙。
⒀华发:花白的头发。
【翻译】
流水多情,客人也多情,劝我饮酒,如同似曾相识一般。杯行到手可不要推辞,这样的公道事是很难得的。弯曲的水道上,用小楷书写年月。还面对着茂密的树林高高的竹子,像当年王羲之永和年间在兰亭集会一样。歌女抬起那籍雪一般白净而又纤细柔嫩的双手,笑着将秋天的鲜花插入了花瓶。在宴会上可别责怪她唱出了呜呜咽咽的歌声,这还算是未把离别当作一回事呢。这次一去,要看一看所有辉煌的殿堂。要问哪一年再来相聚,怕是人都老了。
【赏析】
下片转到写别情。“纤纤素手如霜雪,笑把秋花插。”这两句强化了送别宴会留给苏轼的美好的印象,以写歌女的肢体、表情和动作为承启的笔墨,写来像特写镜头一样鲜明。 “尊前莫怪歌声咽,又还是轻别。”这两句从歌女的声情侧面触及了离别之情,别责怪歌女唱出了呜呜咽咽的歌声,不要把离别当作一回事。“此去翱翔,遍赏玉堂金胭。”这两句是专写杨绘,道出了送别的情由,以鸟的“翱翔”比喻人在仕途上的进取,以“玉堂金胭”点明杨绘入朝为翰林。“欲问再来何岁,应有华发。”写出了离别的惆怅,表达了苏轼真挚的友情。
该词是一首送别词,采用拟人、用典的写作手法,以怀古为赠别,反衬了苏轼与旧友相劝饮酒以及浓郁的情谊。苏轼凭着对生活的观察和感受的能力,既描叙了儿女柔情,又有吊古追远之意,可谓词中有诗,这是苏轼词的一大特点。该词写出了一个送别词全新的境界,已超出了一般的送别词。
相关阅读
1 要破帽多添华发。剩水残山无态度,被疏梅料理成风月。两三雁,也萧瑟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要破帽多添华发。剩水残山无态度,被疏梅料理成风月。两三雁,也萧瑟出自宋朝诗人辛弃疾的作品《贺新郎把酒长亭说》,其古诗全文如下: 把酒长亭说。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 【查看全文】
2 水纹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水纹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出自唐朝诗人李益的古诗作品《春夜闻笛》第一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水纹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 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 【注释 【查看全文】
3 若教月下乘舟去,何啻风流到剡溪的意思及全诗赏析若教月下乘舟去,何啻风流到剡溪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东鲁门泛舟二首其二》,其古诗全文如下: 水作青龙盘石堤,桃花夹岸鲁门西。 若教月下乘舟去,何啻风流到剡溪。 【注释 【查看全文】
4 晨登蒹葭岸,霜景霁纷浊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晨登蒹葭岸,霜景霁纷浊出自唐朝诗人柳宗元的作品《自衡阳移桂十馀本植零陵所住精舍》,其古诗全文如下: 谪官去南裔,清湘绕灵岳。 晨登蒹葭岸,霜景霁纷浊。 离披得幽桂,芳本 【查看全文】
5 春雨细如尘,楼外柳丝黄湿。风约绣帘斜去,透窗纱寒碧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春雨细如尘,楼外柳丝黄湿。风约绣帘斜去,透窗纱寒碧出自宋朝诗人朱敦儒的作品《好事近春雨细如尘》,其古诗全文如下: 春雨细如尘,楼外柳丝黄湿。风约绣帘斜去,透窗纱寒碧 【查看全文】
6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的意思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出自屈原的古诗作品《离骚》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