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人偷盖小逢山。更将沈水暗同然。且图得,氤氲久,为情深、嫌怕断头烟”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翻香令·金炉犹暖麝煤残》,其古诗全文如下:
金炉犹暖麝煤残。惜香更把宝钗翻。重闻处,余熏在,这一番、气味胜从前。
背人偷盖小逢山。更将沈水暗同然。且图得,氤氲久,为情深、嫌怕断头烟。
【注释】
⑴翻香令:词牌名,创于苏轼,因词中有“惜香更把宝钗翻”,故名。《词式》卷二说“全调只有此一词,无别词可较”。
⑵金炉:金属铸的香炉。
⑶麝煤:即麝(shè)墨。
⑷惜香:珍惜麝香、供香。
⑸宝钗:用金银珠宝制作的双股簪子。
⑹重闻:再嗅。
⑺余熏:余留的香味。
⑻背人:趁人不知道,躲避着人。
⑼偷盖:暗暗地盖上。
⑽小蓬山:相传为仙人居地,这里代指香炉。
⑾沈水:即沉水、沉香木。
⑿然:“燃”的本字。
⒀氤氲(yīn yūn):弥漫的浓烈的香气。
⒁嫌怕:厌弃而害怕。
⒂断头烟:断头香,谓未燃烧完就熄灭的香。俗谓以断头香供佛,来生会得与亲人离散的果报。
【翻译】
香炉还是暖的,炉中的香烧的所剩不多了。爱惜香,哪怕剩的不多了。也要用宝钗把那点残余未尽的香翻动,使它全部燃烧完毕。再嗅那里,余留的香还存在。趁着别人不知道,把沉香木加进香炉中,和燃烧着的香料一同暗暗燃烧,再偷偷地把香炉的盖子盖上,想让香气飘的更久一些。这么做因为两人感情很深,害怕香没有烧完就会熄灭。
【赏析】
上片,写灵柩前的烧香忆旧情景。第一句用了主谓语忆旧。忆当年,每天祝福的烧香的“金炉”暖气犹存,伴读时的“麝煤”已是所剩无几了。第二句用递进句忆旧。忆当年,君“借香”希望香气长留身边。更为可贵的是,用“宝钗”将那残余未尽的香翻动,让它全部燃烧完毕。最后四句用叙述的语言写现实。“重闻”那个地方,“余熏”还存在。“这一番气味”远远超过了从前的烧香祝福。整个上片饱含着浓烈香气,以象征着苏轼与王弗昔日幸福绵绵。
下片,描叙殡仪式上精心添香及其忠诚心态。第一、二句写感情上的隐私:“背人偷盖”着小蓬山式的香炉,再把沉香木加进去,和燃烧着的香料一同暗暗燃烧。这是为了什么,最后几句,从两层意思上作了回答:一是“且图得,氤氲久”;二是“为情深,嫌怕断头烟”。尽管“嫌怕断头烟”是陈旧习俗,但反映了苏轼对妻子王弗矢志不渝的忠贞爱情。
全词,从表面上来看是咏一个妇女焚香,羞怯的希望香气溜得更长久,以象征幸福绵绵。实则是苏轼从妻子王弗平日生活里的习惯角度,表达出对妻子的思念之情。就香炉焚香、今昔对比之景来怀念王弗。“背人偷盖小蓬山”,这一举动,虽极微小,但典型地刻画了苏轼的虔诚专一爱情。“嫌怕断头烟”,不免含有封建迷信色彩,但从一个侧面更加强化了苏轼与王弗的深挚的生死之情。
相关阅读
1 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古今幽恨几时平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古今幽恨几时平出自清朝诗人纳兰性德的作品《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其古诗全文如下: 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 【查看全文】
2 重会面,犹未卜。无限事,萦心曲。想秦筝依旧,尚鸣金屋的意思及全诗赏析重会面,犹未卜。无限事,萦心曲。想秦筝依旧,尚鸣金屋出自宋朝诗人周邦彦的作品《满江红昼日移阴》,其古诗全文如下: 昼日移阴,揽衣起、春帷睡足。临宝鉴、绿云撩乱,未忺 【查看全文】
3 寒食清明都过却。最怜轻负年时约。想小楼、终日望归舟,人如削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寒食清明都过却。最怜轻负年时约。想小楼、终日望归舟,人如削出自宋朝诗人张元干的作品《满江红自豫章阻风吴城山作》,其古诗全文如下: 春水迷天,桃花浪、几番风恶。云乍起 【查看全文】
4 古树噪寒鸦,满庭枫叶芦花。昼灯当午隔轻纱,画阁珠帘影斜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古树噪寒鸦,满庭枫叶芦花。昼灯当午隔轻纱,画阁珠帘影斜出自唐朝诗人张泌的作品《河渎神古树噪寒鸦》,其古诗全文如下: 古树噪寒鸦,满庭枫叶芦花。昼灯当午隔轻纱,画阁珠 【查看全文】
5 看到头、谁与伸剖。向道我别来,为伊牵系,度岁经年,偷眼觑、也不忍觑花柳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看到头、谁与伸剖。向道我别来,为伊牵系,度岁经年,偷眼觑、也不忍觑花柳出自宋朝诗人柳永的作品《倾杯乐皓月初圆》,其古诗全文如下: 皓月初圆,暮云飘散,分明夜色如晴昼 【查看全文】
6 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薰风燕乳,暗雨梅黄,午镜澡兰帘幕的意思及全诗赏析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薰风燕乳,暗雨梅黄,午镜澡兰帘幕出自宋朝诗人吴文英的作品《澡兰香淮安重午》,其古诗全文如下: 盘丝系腕,巧篆垂簪,玉隐绀纱睡觉。银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