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帷里。长漏伴人无寐。低玉枕凉轻绣被。一番秋气味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0 10:57

  “秋帷里。长漏伴人无寐。低玉枕凉轻绣被。一番秋气味”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谒金门·秋夜》,其古诗全文如下:
  秋帷里。长漏伴人无寐。低玉枕凉轻绣被。一番秋气味。
  晓色又侵窗纸。窗外鸡声初起。声断几声还到耳。已明声未已。
  【注释】
  ⑴谒金门:词牌名。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又名《不怕醉》、《出塞》。
  ⑵帷:帐子。
  ⑶漏:古代计时的工具,用壶滴水的方法计算。这里代指时间。
  ⑷玉枕:陶瓷枕,以示华贵之用物。绣被:指绸缎一类的被子,富贵人家的征示。
  ⑸已:前“已”,已经。末“已”,停止。
  【翻译】
  在秋夜的帐帷里,那计时的满滴长久地陪伴着贵人不能入睡。低枕的玉枕渐渐凉了,轻薄的绣被已用上了,床上弥漫了一片秋天的气氛。晨光浸透窗纸,窗外报晓的雄鸡发出第一阵鸣声,鸡声断断续续,又从耳边传来,天已亮了,但鸡声还未停息。
  【赏析】
  上片,写秋夜思的凉色。“秋帷里,长漏伴人无寐。”不说贵人心不平静,而说长漏与贵人为伴不能人眠,躺卧“秋帷”,煎熬“无寐”。“低玉枕凉轻绣被,一番秋气味。”不说贵人秋思心凉,而说“玉枕”低枕而“凉”,“绣被”顿时而“轻”薄。这凉玉枕,这轻绣被,渗透着“一番秋气味”,弥漫在贵人的“秋帷里”。或许就是这“玉枕”、“绣被”、“秋气味”,正是引起贵人“无寐”心凉的媒介。而这一幕就发生在夜色无声的“秋帷里”。
  下片,写秋夜思的回声。“晓色又侵窗纸,窗外鸡声初起。声断几声还到耳,已明声未已。”长夜刚过,贵人本已心凉,全身心地浸透“秋气味”,应算完成“秋夜思”的全篇构建。词人竟运用词的有限文字,写了“秋夜思”的续片,在光和声上继续做文章,因为光和声最易撩动人的思想情感。“晓色”“侵窗纸”,点明早晨来临;“鸡声初起”,表示划破长夜的秋思,给“秋帷”人展示一线希望。晨光伴随不停的鸡声,从“到耳”中给“秋帷”人带来美好回声。或许这“晓色”、“鸡声”的来临,才真正解除“秋帷”人的绵绵夜思。而这一幕就发生在晓色有声的“窗外”,令人长长回味。
  全词,写一贵人的秋夜思和余思,可词中找不到一个“思”字,更找不出在“思什么”。词人运用通感的手法,从色与声的沟通、挪移中构思了“秋帷”人的秋思图。上片,“秋帷”人一言不发,无声胜有声;下片,“鸡声”声声不断,则是有声衬无声。


相关阅读
1 去年何时君别妾,南园绿草飞蝴蝶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去年何时君别妾,南园绿草飞蝴蝶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思边》,其古诗全文如下: 去年何时君别妾,南园绿草飞蝴蝶。 今岁何时妾忆君,西山白雪暗秦云。 玉关去此三千里,欲寄 【查看全文】

2 横绝四海,当可奈何?虽有矰缴,尚安所施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横绝四海,当可奈何?虽有矰缴,尚安所施出自东汉诗人刘邦的作品《匈奴歌》,其古诗全文如下: 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翮已就,横绝四海。 横绝四海,当可奈何?虽有矰缴,尚安 【查看全文】

3 列郡讴歌惜,三朝出入荣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列郡讴歌惜,三朝出入荣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古诗作品《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第五六句,其全文如下: 远送从此别,青山空复情。 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 列郡讴歌惜,三朝出入荣 【查看全文】

4 闻道春还未相识,走傍寒梅访消息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闻道春还未相识,走傍寒梅访消息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早春寄王汉阳》,其古诗全文如下: 闻道春还未相识,走傍寒梅访消息。 昨夜东风入武阳,陌头杨柳黄金色。 碧水浩浩云茫 【查看全文】

5 望长安于日下,指吴会于云间翻译赏析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望长安于日下,指吴会于云间出自唐朝诗人王勃的古诗作品《滕王阁序》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 【查看全文】

6 可惜渚边沙外,不共美人游历。问甚时同赋,三十六陂秋色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可惜渚边沙外,不共美人游历。问甚时同赋,三十六陂秋色出自宋朝诗人姜夔的作品《惜红衣簟枕邀凉》,其古诗全文如下: 簟枕邀凉,琴书换曰,睡余无力。细洒冰泉,并刀破甘碧。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