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堤远,波急路尘轻。今古柳桥多送别,见人分袂亦愁生。何况自关情”出自宋朝诗人张先的作品《江南柳·隋堤远》,其古诗全文如下:
隋堤远,波急路尘轻。今古柳桥多送别,见人分袂亦愁生。何况自关情。
斜照后,新月上西城。城上楼高重倚望,愿身能似月亭亭,千里伴君行。
【注释】
⑴隋堤柳:隋炀帝时沿通济渠﹑邗沟河岸所植的柳树。唐罗隐有《隋堤柳》诗。
⑵路尘:道路上飞扬的灰尘。
⑶柳桥:柳荫下的桥。古代常折柳赠别,因泛指送别之处。
⑷分袂:离别;分手。 何况:连词,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⑸关情:掩饰感情;动心,牵动情怀。斜照:斜阳。新月:夏历每月初弯细如钩的月亮。
⑹倚望:徙倚怅望。
⑺亭亭:形容耸立高远:浮云亭亭如车盖。
【赏析】
起首一句从别路写起。隋炀帝开通济渠,河渠旁筑御道,栽种柳树,是为“隋堤”。“隋堤远,波急路尘轻”两句是说:这是一个水陆交通要道,成日里不知有多少车马大路上来往,扬起“路尘”;不知有多少船只扬帆东下,随波逐流;也不知有多少人长堤上折柳送别,以寄深情。“隋堤”是一个典型的送别环境,“波急”与“路尘轻”分写水陆行程,暗示离别,寄有别情。一个“远”字,既刻画出别者长路漫漫的旅愁,又刻画送者依依目送的情态。这二句着重从眼前、从水陆两路,横向地展开送别图景;第三句则着重从古往今来,纵向地展示送别情事。一个“多”字,几乎将古今天下此中人事全都囊括。正因为别情是如此普遍,也就容易唤起“见人分袂亦愁生”的感受了。末句以“何况”二字造成递进,突出个人眼前的离别情事。以上,词人没有具体写到个人送别情事,只客观叙写普遍的离情,只是“亦愁生”中才微露主观情感。
过片转写别后,别时种种情事都被省略了,这里只是着重写送者城楼望月的情景。“斜照后”三字非虚设,它表明送者城楼伫立的时辰之久,从日落到月出。“重望”又表明先已望过,上片“隋堤远”数句是日落前望中之景,至重望时应当是不甚分明了。于是送者抬头望新月,并由此而产生了一个美好的向往:“愿身能似月亭亭,千里伴君行。”此外与李白“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相类,但“亭亭”二字却把月的意象女性化了,而送者的身份亦不言自明,“千里伴行”的说法更是真挚深婉。
总的说来,通首词没有刻画送别情事,更没有刻意作苦语,但通过古今别情来衬托一己的别情,有烘云托月之妙,将一己别情写得非常充分。全词也没有点明双方身份、关系,被称作“君”的甚至未直接露面,但通过新月亭亭的意象和伴行的着想,给读者以明确的暗示。词的语言明快素朴,情调清新健康,在送别之作中颇有特色。
相关阅读
1 凯风自南,吹彼棘薪。母氏圣善,我无令人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凯风自南,吹彼棘薪。母氏圣善,我无令人出自于诗经作品《凯风》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 凯风自南,吹彼棘薪。母氏圣善,我无令人。 【查看全文】
2 杜若洲,香郁烈。一声宿雁霜时节。经霅水,过松江,尽属侬家风月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杜若洲,香郁烈。一声宿雁霜时节。经霅水,过松江,尽属侬家风月出自唐朝诗人孙光宪的作品《渔歌子泛流萤》,其古诗全文如下: 泛流萤,明又灭。夜凉水冷东湾阔。风浩浩,笛寥 【查看全文】
3 禅居感物变,独坐开轩屏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禅居感物变,独坐开轩屏出自唐朝诗人陈子昂的作品《酬晖上人秋夜山亭有赠》,其古诗全文如下: 皎皎白林秋,微微翠山静。 禅居感物变,独坐开轩屏。 风泉夜声杂,月露宵光冷。 【查看全文】
4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意思的意思及全诗赏析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出自屈原的古诗作品《离骚》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 【查看全文】
5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出自唐朝诗人曹操的古诗作品《龟虽寿》第四句,其全文如下: 神龟虽寿,猷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 【查看全文】
6 后宫婵娟多花颜,乘鸾飞烟亦不还,骑龙攀天造天关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后宫婵娟多花颜,乘鸾飞烟亦不还,骑龙攀天造天关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飞龙引鼎湖流水清且闲》,其古诗全文如下: 鼎湖流水清且闲,轩辕去时有弓剑,古人传道留其间。 后宫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