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夜后、何事还惊起。霜天冷,风细细。触疏窗、闪闪灯摇曳”出自宋朝诗人柳永的作品《婆罗门令·昨宵里恁和衣睡》,其古诗全文如下:
昨宵里、恁和衣睡。今宵里、又恁和衣睡。小饮归来,初更过、醺醺醉。中夜后、何事还惊起。霜天冷,风细细。触疏窗、闪闪灯摇曳。
空床展转重追想,云雨梦、任欹枕难继。寸心万绪,咫尺千里。好景良天,彼此空有相怜意。未有相怜计。
【注释】
①婆罗门令:词牌名。
②恁:如此,这样。
③和衣睡:穿着衣服裹着被子睡觉。足见寂寞无聊之极。
④疏窗:雕有花格的窗子。宋·黄裳《渔家傲》:“衣未剪,疏窗空引相思怨。”
⑤摇曳:来回晃荡的样子。
【翻译】
昨夜穿着衣服裹着被子睡了,今夜又是如此。睡前独自饮酒,一直到初更时分才醉醺醺地归来。刚过中夜,又被惊醒,是为什么事呢?寒冷的天气,微风细细,吹动花格窗子,灯火摇曳不定。
深夜辗转反侧无法入眠,想要重温旧梦,却难以继续。心中无限情绪,情人却在万里之遥。这良辰美景,空有相思的情意,却没有相见的办法。
【赏析】
本词通过描写羁旅者中宵酒醒的情景,抒写了词人的离愁和他对情人的相思。上片写孤眠惊梦的情事,语极浑成,造境凄清。
“昨宵里恁和衣睡,今宵里又恁和衣睡。”开头二句从“今宵”联系到“昨宵”,说前一个夜里是这样和衣而睡,当天夜里又这样和衣而睡。连写两夜,而景况如一,从羁旅生活中选择“和衣睡”这样一个典型的细节,写尽了游子苦辛和孤眠滋味。两句纯用口语,几乎逐字重复,于次句着一“又”字,传达出一种因生活单调腻味而极不耐烦的情绪。
“小饮归来,初更过,醺醺醉。”三句倒插,写入睡之前,先喝过一阵闷酒。“小饮”,可见未尽兴,因为客中独酌毫无意趣可言。但一饮饮到“初更过”,又可见有许多愁闷待酒消遣,独饮虽无意兴,仍是醉醺醺归来。“醺醺醉”三字,既承上说明了何以和衣而睡的原因,又为下面写追寻梦境伏笔。
“中夜后、何事还惊起?霜天冷,风细细,触疏窗、闪闪灯摇曳。”用设问的语气,便加强了表情作用,使读者感到梦醒人的满腔幽怨。“霜天冷,风细细”是其肤觉感受;“闪闪灯摇曳”则是其视觉感受。
乾卦出自古诗作品《易经六十四卦》,其释意如下: 【原文】 乾 乾为天 (乾下乾上)乾(1):元亨,利贞(2)。 初九(3):潜龙勿用(4)。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5)。 九三:君子终日乾 【查看全文】
2 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的意思及全诗赏析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出自唐朝诗人常建的古诗作品《宿王昌龄隐居》第五六句,其全文如下: 清溪深不测,隐处唯孤云。 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 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 余 【查看全文】
3 孟子荀卿列传翻译赏析_孟子荀卿列传阅读答案_史记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孟子荀卿列传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史记》,其内容全文如下: 太史公说:我读《孟子》,每当读到梁惠王问怎样才对我的国家有利时,总不免放下书本有所感慨地说:唉,谋利确是一 【查看全文】
4 入水文光动,抽空绿影春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入水文光动,抽空绿影春出自唐朝诗人李贺的作品《竹入水文光动》,其古诗全文如下: 入水文光动,抽空绿影春。 露华生笋径,苔色拂霜根。 织可承香汗,裁堪钓锦鳞。 三梁曾入用 【查看全文】
5 先辈匣中三尺水,曾入吴潭斩龙子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先辈匣中三尺水,曾入吴潭斩龙子出自唐朝诗人李贺的作品《春坊正字剑子歌》,其古诗全文如下: 先辈匣中三尺水,曾入吴潭斩龙子。 隙月斜明刮露寒,练带平铺吹不起。 蛟胎皮老蒺 【查看全文】
6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出自宋朝诗人岳飞的古诗作品《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