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欹更觉霜侵鬓,语妙何妨石作肠”出自宋朝诗人陈师道的作品《次韵李节推九日登南山》,其古诗全文如下:
平林广野骑台荒,山寺钟鸣报夕阳。
人事自生今日意,寒花只作去年香。
巾欹更觉霜侵鬓,语妙何妨石作肠。
落木无边江不尽,此身此日更须忙。
【注释】
⑥巾欹:头巾倾斜。
⑦语妙:《汉书·贾捐之传》:“君房下笔。言语 妙天下。”石作肠:铁石心肠。这是用皮日休《桃花赋序》中评宋广平语。宋广平即唐玄宗时名相宋璟,他为人耿介刚毅,而其《梅花赋》却极婉约妩媚之致,所以皮日休说他“疑其铁肠与石心,不解吐婉媚辞。然观其文而有《梅花赋》,清便富丽,得南朝徐庾体,殊不类其为人。”
⑧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
⑨此日:重九节这一日。更须忙:自古皆有重九,而诗人在重九这一日,更是携朋邀侣登高赋诗忙个正欢。这是一种很风趣的说法。
【翻译】
原野空旷,平林漠漠,戏马台一片荒凉;深山古寺,夕阳返照,钟声报告已是黄昏时光。人事变幻,每逢重阳,便有万千思绪;年年岁岁,菊花开放,依旧阵阵寒香。头巾倾斜,更觉得清霜已侵上了鬓发;语言佳妙,并不碍诗人的铁石心肠。放眼望,落木萧萧,长江滚滚流淌;谁知道,今日里,为政务还得繁忙。
【赏析】
五六两句,记节日清游的情况:头巾被风吹得歪斜了,诗人更觉得清霜已侵上了鬓发。“巾欹更觉霜侵鬓”这一句暗用了“孟嘉落帽”的故事。所谓暗用,就是表面上看起来,完全是一个清空无碍的叙事句,写的都像是当下即刻的事,但实际上已经暗用了某个典故。这方面杜甫做得很成功,陈师道学杜,也成功地吸取了他的这个方法。这里不但是暗用,而且是活用,也就是能从原典中翻出一种新意,别具一种风流。孟嘉落帽而不自觉,是其通脱忘怀之处,陈师道这里却“巾欹更觉霜侵鬓”,头巾从头上滑下一半,更觉霜发之多,老去的感受更强了,也更深切地感觉到时节相催。从孟嘉的帽落不觉到陈师道的“巾欹更觉”,原典的意思完全被翻转过来。下句又用了“石作肠”的典故,诗歌的语言佳妙,也有“清便富丽”的高致,就像宋广平写《梅花赋》,措词婉媚,并不碍其铁石心肠一样。另外,此联用两个典故来暗写登高赋诗,妙在隐而不露。
结尾两句:“落木无边江不尽,此身此日更须性。”抒发游赏以后的感想。“落木”句用杜甫《登高》诗“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汇滚滚来”句意,写傍晚登览所见的远近景象。“此身”句感叹节物如此可念,登临清赏的机会正不应放弃,而此日此身,还须忙于世务,很难得有时间,这又是十分可惜的。
陈师道作诗多学杜甫,这首也是学杜甫有得之作,瘦劲浑厚、清淡高致、内涵深蕴。
应酬节物之意,从宋人的创作观念来看,是一种比较成熟和时俗的题材,所以欧、梅、苏、黄等大诗人多不经意于此,这大概也是宋诗人去熟忌俗之旨。但陈师道的重阳诗,扫除陈言熟语,着力翻新。于前贤未到之处立意取象,却能轧轧独出,于平淡中见奇峻,可以与王维、杜甫等大家的重阳节诗咏争一日之长,此亦江西诗派“以故为新”的一种表现。
相关阅读
1 半世三江五湖棹,十年四泊百花洲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半世三江五湖棹,十年四泊百花洲出自宋朝诗人杨万里的作品《泊平江百花洲》,其古诗全文如下: 吴中好处是苏州,却为王程得胜游。 半世三江五湖棹,十年四泊百花洲。 岸傍杨柳都 【查看全文】
2 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翻译赏析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出自唐朝诗人杜牧的古诗作品《阿房宫赋》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 【查看全文】
3 劲节刚姿,谁与比、岁寒松柏。几度欲、排云呈腹,叩头流血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劲节刚姿,谁与比、岁寒松柏。几度欲、排云呈腹,叩头流血出自宋朝诗人华岳的作品《满江红劲节刚姿》,其古诗全文如下: 劲节刚姿,谁与比、岁寒松柏。几度欲、排云呈腹,叩头 【查看全文】
4 鸳机新寄断锦,叹往事、不堪重省。梦破南楼,绿云堆一枕的意思及全诗赏析鸳机新寄断锦,叹往事、不堪重省。梦破南楼,绿云堆一枕出自宋朝诗人陆游的作品《清商怨葭萌驿作》,其古诗全文如下: 江头日暮痛饮,乍雪晴犹凛。山驿凄凉,灯昏人独寝。 鸳机 【查看全文】
5 戚戚苦无悰,携手共行乐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戚戚苦无悰,携手共行乐出自南北朝诗人谢眺的作品《游东田》,其古诗全文如下: 戚戚苦无悰,携手共行乐。 寻云陟累榭,随山望菌阁。 远树暧阡阡,生烟纷漠漠。 鱼戏新荷动,鸟 【查看全文】
6 人影窗纱,是谁来折花?折则从他折去,知折去、向谁家的意思及全诗赏析人影窗纱,是谁来折花?折则从他折去,知折去、向谁家出自宋朝诗人蒋捷的作品《霜天晓角人影窗纱》,其古诗全文如下: 人影窗纱,是谁来折花?折则从他折去,知折去、向谁家。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