惆怅前春,谁向花前醉?愁无际。武陵回睇,人远波空翠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0 11:18

  “惆怅前春,谁向花前醉?愁无际。武陵回睇,人远波空翠”出自宋朝诗人韩琦的作品《点绛唇·病起恹恹》,其古诗全文如下:
  病起恹恹,画堂花谢添憔悴。乱红飘砌,滴尽胭脂泪。
  惆怅前春,谁向花前醉?愁无际。武陵回睇,人远波空翠。
  【注释】
  ⑴点绛唇:词牌名。《清真集》入“仙吕调”,元北曲同,但平仄句式略异,今京剧中犹常用之。双调四十一字,前片三仄韵,后片四仄韵。
  ⑵恹恹:形容精神萎靡不振的样子。一本作“厌厌”。
  ⑶砌:台阶。
  ⑷武陵:这里指武陵溪,语出陶渊明《桃花源记》。回睇:转眼而望。
  【翻译】
  大病初起,精神困倦,画堂里落花满地,使我平添了几许愁绪。凋零的花瓣在空中飞舞,坠落到石阶上,如簌簌而落的胭脂泪,让人心碎。
  春天匆匆而逝,人也别离,与谁在花前共舞?愁绪如海,无边无际。转首回望那驻春藏人的好地方,而人在千里之外,只有碧波依旧浓翠。
  【赏析】
  此词抒发了作者病体初愈、徘徊香径时,悼惜春残花落、感伤年华流逝的惘怅和哀愁。
  词的上片,情景交融,辞意凄婉。“病起恹恹”,即《青箱杂记》所说的“一日病起”,这句是实写作者当时的情况。由于生病,心绪愁闷,故见画堂前正在凋谢的花枝,也好像更增添了几分憔悴。“画堂”句,不仅点出了暮春的节候特征,而且亦花亦人,花人兼写:“憔悴”,既是写凋谢的花,也是写老病的人;人因“病起恹恹”,而觉得花也憔悴;而花的凋谢也更增加了病人心理上的“恹恹”。“乱红”两句,紧承“画堂”句,进一步描绘物象,渲染气氛。有“画堂花谢”,即有“乱红飘砌”。“砌”应“画堂”,“乱红”应“花谢”,连环相扣,正是作者用笔缜密之处。“滴尽胭脂泪”,则情浓意切,极尽渲染之能事。“胭脂泪”,形象地描绘“乱红”的飘坠,赋予落花以伤感的人情,同时也包含了作者自己的伤感。
  下片转入怀人念远。“惆怅”两句,写前春人去,无人在花前共醉,只有“惆怅”而已。“惆怅”之至,转而为“愁”,愁且“无际”,足见其怀人之深。最后两句,更以特出之笔,抒发此情。“武陵回睇”,即“回睇武陵”,由结句的“波空翠”看,作者当是由眼前的“乱红飘砌”而联想到“落英缤纷”的武陵溪,而那里正是驻春藏人的好地方。但这里并非是实指,而是借以代指所怀念的人留连之地。不过,人在远方,虽凝睇翘首,终是怀而不见,望中徒有翠波而已。“空”字传神,极能表现作者那种怅惘、空虚的心情。
  由落花而伤春,由伤春而怀人,暗寄时事身世之慨,全词闲笔婉妙,深情幽韵,若不能自胜。这种情调与政治舞台上刚毅英伟、喜怒不见于色的韩琦绝不相类。同样的情况,还有范仲淹、司马光等,皆一时名德重望,他们都写过艳丽的小词。其实,这倒是一种正常现象,如杨慎《词品》所说:“人非太上,未免有情。”唐韩偓《流年》诗有云:“雄豪亦有流年恨,况是离魂易黯然。”再者,这与词的发展特点有关。词之初起,便以抒情为上,《花间》之后,便形成了婉约的传统,韩琦生活的那个时代,词还没有突破这个传统。


相关阅读
1 长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长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出自宋朝代诗人晏殊的古诗作品《木兰花燕鸿过后莺归去》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燕鸿过后莺归去,细算浮生千万绪。长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 【查看全文】

2 流年暗惜。怕一夕西风,井梧吹碧。底事闲愁,醉歌浮大白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流年暗惜。怕一夕西风,井梧吹碧。底事闲愁,醉歌浮大白出自宋朝诗人周密的作品《齐天乐清溪数点芙蓉雨》,其古诗全文如下: 清溪数点芙蓉雨,苹飙泛凉吟艗。洗玉空明,浮珠沆 【查看全文】

3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出自唐朝诗人郑思肖的古诗词作品《画菊》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注 【查看全文】

4 岂厌尚平婚嫁早,却嫌陶令去官迟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岂厌尚平婚嫁早,却嫌陶令去官迟出自唐朝诗人王维的作品《早秋山中作》,其古诗全文如下: 无才不敢累明时,思向东溪守故篱。 岂厌尚平婚嫁早,却嫌陶令去官迟。 草间蛩响临秋急 【查看全文】

5 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蒙隔钓船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蒙隔钓船出自唐朝诗人温庭筠的古诗作品《咸阳值雨》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蒙隔钓船。 还似洞庭春水色,晓云将入岳阳天。 【查看全文】

6 星斗粲怀抱。问雾暖蓝田,玉长多少。禁苑传香,柳边语、听莺报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星斗粲怀抱。问雾暖蓝田,玉长多少。禁苑传香,柳边语、听莺报出自宋朝诗人吴文英的作品《探芳信贺麓翁秘阁满月》,其古诗全文如下: 探春到。见彩花钗头,玉燕来早。正紫龙眠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