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下笙歌庭院,花间姊妹秋千。记得春楼当日事,写向红窗夜月前。凭谁寄小莲”出自宋朝诗人晏几道的作品《破阵子·柳下笙歌庭院》,其古诗全文如下:
柳下笙歌庭院,花间姊妹秋千。记得春楼当日事,写向红窗夜月前。凭谁寄小莲。
绛蜡等闲陪泪,吴蚕到了缠绵。绿鬓能供多少恨,未肯无情比断弦。今年老去年。
【注释】
①破阵子:唐教坊曲,一名《十拍子》。陈旸《乐书》:“唐《破阵乐》属龟兹部,秦王(唐太宗李世民)所制,舞用二千人,皆画衣甲,执旗旆。外藩镇春衣犒军设乐,亦舞此曲,兼马军引入场,尤壮观也。”按《秦王破阵乐》为唐开国时之大型武舞曲,震惊一世。玄奘往印度取经时,一国王曾询及之,见所著《大唐西域记》。此双调小令,当是截取舞曲中之一段为之,犹可想见激壮声容。六十二字,上下片皆三平韵。
②小莲。人名。
③绛蜡:红蜡烛。
④等闲:无端。
⑤吴蚕:吴地的蚕,江苏一带盛产蚕丝,故称“吴蚕”。
⑥到了:到底。
⑦绿鬓:指乌黑的头发。
⑧无情无断弦:像断弦一样无情。
【翻译】
庭院下的柳树还有人弹奏歌曲,花丛间也有姐妹在嬉戏。还记得当年在青楼时的那些事,在月光下红窗前写封书信,谁又能替我寄给小莲呢?烛陪人落泪,春蚕吐丝,诉说着无尽的凄楚缠绵。乌黑的头发又能经得起多少次生离死别,未必能像断弦一样无情。今年依旧比去年还要衰老。
【赏析】
开头两句,描述昔日相聚的欢乐,有人物,有活动,有环境,写得充实而概括,表现了当时富贵之家的那种歌舞升平、安乐豪华的生活景象。在这个生活圈子的姊妹行中,便有令人思念的小莲。接下来,作者把前两句的描写归结为“春楼当日事”,并把这些回忆写成书信,想要寄给小莲。至此,笔锋陡转,“凭谁寄小莲”,因为不知小莲身在何处,这美好的回忆已无法与她共享了,由此不免引发感伤。
下片开头,虽是化用李商隐的名句,但与原作并不全同,“等闲”、“到了”两个词语起了不小作用,使句意增加了一层无可奈何的感叹,既是“推陈”,更见“出新”,小晏这种艺术手段,尤其值得赞赏。最后三句,感叹人们都一年一年地逐渐老去,今天虽然仍是“绿鬓”,但毕竞承受不住愁恨的煎熬,然而又是仍在苦苦支撑,还不至于立刻就到“断绞”的地步。三句之间,环环相扣,委婉曲折,终于诉尽了九转回肠。
全词描写词人对小莲的思念:大概是和小莲隔别很久了,消息不能通,思之歪切,不觉形于笔墨,缠绵往复,仿佛有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螨炬成灰泪始干”的情思。对一个歌妓能够这样真挚,可见词人对女性绝无轻薄的意思。
达人轻禄位,居处傍林泉出自宋朝诗人魏野的作品《书友人屋壁》,其古诗全文如下: 达人轻禄位,居处傍林泉。 洗砚鱼吞墨,烹茶鹤避烟。 娴惟歌圣代,老不恨流年。 静想闲来者, 【查看全文】
2 家乡煞远哩,抵死思量,枉把眉头万千锁。一笑且开怀,小阖团栾,旋簇着、几般蔬果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家乡煞远哩,抵死思量,枉把眉头万千锁。一笑且开怀,小阖团栾,旋簇着、几般蔬果出自宋朝诗人戴复古的作品《洞仙歌卖花担上》,其古诗全文如下: 卖花檐上,菊蕊金初破。说是 【查看全文】
3 世上功名,老来风味,春归时候。纵樽前痛饮,狂歌似旧,情难依旧的意思及全诗赏析世上功名,老来风味,春归时候。纵樽前痛饮,狂歌似旧,情难依旧出自宋朝诗人贺铸的作品《水龙吟问春何苦匆匆》,其古诗全文如下: 问春何苦匆匆,带风伴雨如驰骤。幽葩细萼, 【查看全文】
4 谪官去南裔,清湘绕灵岳的意思及全诗赏析谪官去南裔,清湘绕灵岳出自唐朝诗人柳宗元的作品《自衡阳移桂十馀本植零陵所住精舍》,其古诗全文如下: 谪官去南裔,清湘绕灵岳。 晨登蒹葭岸,霜景霁纷浊。 离披得幽桂,芳本 【查看全文】
5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出自元代诗人元好问的古诗作品《摸鱼儿雁丘词》第二句,其全文如下: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 【查看全文】
6 疏星淡月秋千院,愁云恨雨芙蓉面。伤情燕足留红线,恼人鸾影闲团扇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疏星淡月秋千院,愁云恨雨芙蓉面。伤情燕足留红线,恼人鸾影闲团扇出自元朝诗人张可久的作品《塞鸿秋春情》,其古诗全文如下: 疏星淡月秋千院,愁云恨雨芙蓉面。伤情燕足留红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