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出自宋朝诗人辛弃疾的作品《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其古诗全文如下: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注释】
⑥光影东头:月亮从东方升起。光影:指月亮。
⑦天外:指茫茫宇宙。
⑧汗漫:广阔无边.
⑨送中秋:送走了中秋明月。
⑩飞镜:喻明月。
【翻译】
今夜可爱的月亮娇媚千般,你向什么地方走去,悠悠慢慢?是不是天外还有一个人间,那里的人刚刚看见月亮升起在东边?茫茫的宇宙空阔无沿,是浩浩长风将那中秋的明月吹远?是谁用绳索系住明月在天上高悬?是谁留住了嫦娥不让她嫁到人间?
据说月亮是经海底运转,这其中的奥秘无处寻探,只能让人捉摸不透而心中愁烦。又怕那长鲸在海中横冲直撞,撞坏了华美的月中宫殿。蛤蟆本来就熟悉水性,为什么玉兔也能在海中游潜?假如说这一切都很平安,为什么圆月会渐渐变得钩一样弯。
【赏析】
作者打破上下阕分工(上阕写景、下阕抒情)的定格,“换头”不变,上下一气浑融,打破词要温婉的传统,以诗为词,以文为词,将诗和散文句法,融入词中,大大增加了词的表现力。上阕就月的去、来、系、留展开想象思考。下阕就月经海底,生出疑问和忧愁。不作生硬的比附、影射,然忧国之思从忧月之中透出。辛弃疾以皎洁的圆月象征大宋江山,而对它的命运忧心忡忡,“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 ”,强烈地透露出辛弃疾对误国误民的奸邪势力的憎恶之情,表达了他对南宋朝廷命运和前途的深深忧虑,寓意深刻。全词即景发问,中间穿插神话传说.最后以景收束,放的开,收得拢,戛然而止、发人深思。
综观全词一气呵成,紧凑连贯,读来势同破竹。词的视野广阔,构思新颖,想象丰富,既有浪漫主义色彩,又包含生活逻辑,且有难能可贵的科学断想,打破前人咏月的陈规,道前人所未道,发前人所未发,其意义较那些对月伤怀的作品寄托深远,其境界较那些单纯描写自然景物的咏物词更高一筹。
霞散众山迥,天高数雁鸣出自唐朝诗人柳宗元的古诗作品《旦携谢山人至愚池》第五六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新沐换轻帻,晓池风露清。 自谐尘外意,况与幽人行。 霞散众山迥,天高数 【查看全文】
2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出自唐朝诗人晏几道的作品《思远人》,其古诗全文如下: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 【查看全文】
3 老子平生,江南江北,最爱临风曲。孙郎微笑,坐来声喷霜竹的意思及全诗赏析老子平生,江南江北,最爱临风曲。孙郎微笑,坐来声喷霜竹出自宋朝诗人黄庭坚的作品《念奴娇断虹霁雨》,其古诗全文如下: 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桂影扶疏,谁便道 【查看全文】
4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出自清朝诗人袁枚的古诗作品《所见》的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注释】 ⑴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⑵ 【查看全文】
5 相思江楼夕,愁见月澄霁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相思江楼夕,愁见月澄霁出自唐朝诗人岑参的作品《送狄员外巡按西山军得霁字》,其古诗全文如下: 兵马守西山,中国非得计。 不知何代策,空使蜀人弊。 八州崖谷深,千里云雪闭。 【查看全文】
6 春青河畔草,不是望乡时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春青河畔草,不是望乡时出自唐朝诗人韩琮的古诗作品《晚春江晴寄友人》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晚日低霞绮,晴山远画眉。 春青河畔草,不是望乡时。 【注释】 ⑴绮:本义是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