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液满,琼杯滑。长袖起,清歌咽。叹十常八九,欲磨还缺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0 11:42

  “云液满,琼杯滑。长袖起,清歌咽。叹十常八九,欲磨还缺”出自宋朝诗人辛弃疾的作品《满江红·中.秋寄远》,其古诗全文如下:
  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但唤取、玉纤横管,一声吹裂。谁做冰壶凉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问嫦娥、孤令有愁无?应华发。
  云液满,琼杯滑。长袖起,清歌咽。叹十常八九,欲磨还缺。但愿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把从前、离恨总成欢,归时说。
  【注释】
  “云液”四句:回忆当年歌舞欢聚的情景。云液满:斟满美酒。琼杯:玉杯。咽:指歌声凄清悲咽。
  “叹十常”两句:叹明月十有八九津人心意,欲圆还缺。此即苏轼“何事常向别时圆”(《水调歌头》)之意。磨:修磨,指把月修圆磨亮。
  “但愿”两句:愿明月如今夜常圆,人情未必总是别离。此化用苏轼《水调歌头》词意: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看承别:别样看待。
  【翻译】
  快上西楼赏月,担心中秋月有浮云遮挡,不够明朗。请美人吹笛,驱散浮云,唤出明月。月夜的天地一片清凉洁爽,刚经玉斧修磨过的月亮,又回又亮。追问月宫里独处的嫦娥,孤冷凄寂时有没有愁恨?应该有很多白发。
  回忆当年歌舞欢聚的情景,长袖善舞的佳人,清歌悲咽的佳人为之助兴添欢。叹明月十有八九悖人心意,总是圆时少、缺时多。愿明月如今夜常圆,人情未必总是别离。我欲化离恨为聚欢,待人归时再细细倾诉。
  【赏析】
  下片开始,词人先用状写满天月色的“云液满”一句承上启下,然后展现自己在月下酣饮欢乐的情状。长袖善舞的佳人,清歌悲咽的佳人为之助兴添欢。这是最令词人愉快的场面。但是词人的心意匀不在此,词人由此中秋明月夜、由此歌舞助兴人想到的是令自己牵情的远人,于是不由自主地发出了深沉的叹息。词人叹息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就像天上的明月总是圆时少、缺时多一样。这一叹息,是承接着苏轼《水调派头·明月几时有》而来,其中不能不含有苏拭词中对于“月圆人不圆”的恨意,但词人此句意思显然又有所变化,词人主要是借月亮的不得长圆,叹息人事不得圆满特别是情人之间不得遂愿长聚的遗憾。
  “但愿”一韵,更明显地折向题目,表明尽管词人理解人事的不如意不可改变,但还是衷心地希望能够与所爱者长相聚,就像词人希望此夜月色好景能够长久护持一样。由此“不讲理”的态度,读者可以洞见词人内心的痴情。而“人情”一句,虽像是对于人间常情的遗憾却实际上是指向词人所痴情的那个人。意谓一旦离别,别人在心里未必与自己一样珍惜护持这段感情。这样的口吻,使得词人的内心幽怨苦可触及。结韵出入意想,又化幽怨的情感为期待相逢的急切之情。词人说假如能够回到她的身边,词人会将离别时所生的幽恨,转换成劝乐的感受向她尽情诉说。在这样的结韵里,词人的入骨痴情和体贴怜爱的幽绪,被传递得婉转动人。表达词人内心隐藏着的无限痴情。真豪杰,其志过人,其情也必过人。


相关阅读
1 梧桐雨细。渐滴作秋声,被风惊碎。润逼衣篝,线袅蕙炉沈水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梧桐雨细。渐滴作秋声,被风惊碎。润逼衣篝,线袅蕙炉沈水出自宋朝诗人张辑的作品《桂枝香梧桐雨细》,其古诗全文如下: 梧桐雨细。渐滴作秋声,被风惊碎。润逼衣篝,线袅蕙炉 【查看全文】

2 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出自唐朝诗人王维的古诗作品《西施咏》之中,其全诗文如下: 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 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 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 邀人傅粉粉 【查看全文】

3 沥血抄经奈若何,十年依旧一头陀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沥血抄经奈若何,十年依旧一头陀出自宋朝诗人杨万里的作品《送德轮行者》,其古诗全文如下: 沥血抄经奈若何,十年依旧一头陀。 袈裟未著愁多事,著了袈裟事更多。 【注释】 ① 【查看全文】

4 天与多情,不与长相守。分飞后。泪痕和酒。占了双罗袖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天与多情,不与长相守。分飞后。泪痕和酒。占了双罗袖出自宋朝诗人晏几道的作品《点绛唇花信来时》,其古诗全文如下: 花信来时,恨无人似花依旧。又成春瘦。折断门前柳。 天与 【查看全文】

5 买花载酒长安市,又争似、家山见桃李。不枉东风吹客泪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买花载酒长安市,又争似、家山见桃李。不枉东风吹客泪出自宋朝诗人欧阳修的作品《青玉案一年春事都来几》,其古诗全文如下: 一年春事都来几,早过了、三之二。绿暗红嫣浑可事 【查看全文】

6 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出自唐朝诗人聂夷中的古诗作品《咏田家》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 不照绮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