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肤莹玉,鬓梳蝉。绮窗前,素娥今夜,故故随人,似斗婵娟”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诉衷情·琵琶女》,其古诗全文如下:
小莲初上琵琶弦。弹破碧云天。分明绣阁幽恨,都向曲中传。
肤莹玉,鬓梳蝉。绮窗前,素娥今夜,故故随人,似斗婵娟。
【注释】
⑴诉衷情:词牌名。唐教坊曲。又名《一丝风》、《诉衷情令》等。有唐词、宋词之分。唐词有单调、双调两体。宋词皆双调。
⑵小莲:北齐后主高纬宠妃冯淑妃名小怜(一作莲),能弹琵琶,善歌舞。此处借指琵琶女。
⑶碧云天:意思是蔚蓝的天空。
⑷绣阁:闺房,指女子的住处。幽恨:深恨。
⑸莹玉:形容皮肤洁白。莹:玉色美石。
⑹鬓梳蝉:将鬓发梳成蝉翼的形状。
⑺绮窗:雕画美观的窗户。
⑻素娥:传说月中女神名嫦娥,月色白,故又称素娥。
⑼故故:故意或特意。唐、宋时口语。
⑽婵娟:美好的样子。
【翻译】
小莲刚刚给琵琶调弦,声音清越,好像要冲破云天。细细听来,乐声分明在诉说绣阁中的怨恨,声声感人。只见她肤如美玉,梳着一对蝉鬓,手抱琵琶,站在窗前。今晚的月亮照着她,好像月宫里的嫦娥特意跟她比美似的。
【赏析】
上片写琵琶女高超的技艺和内心的幽恨。苏轼借北齐善弹琵琶的冯淑妃的名字指称琵琶女,暗含着对她的技艺的赞许和肯定。“初上琵琶弦”,是说转轴拨弦,开始弹奏。听去果然不同凡响:“弹破碧云天。”古人形容歌声响亮和美妙,本有“响遏行云”之说(见《列子·汤问》),唐诗“歌遏碧云天”即由此而来。苏轼再加变化,用来夸说琵琶弹奏的高妙动人,是恰切不过,而又有创新意味的。着一“破”字,可能受到“鬼才”诗人李贺“石破天惊逗秋雨”(《李凭箜篌引》)这句诗的启发,以突出其超常的艺术效果。
由于受到词调字句的严格限制,苏轼不可能像白居易那样在《琵琶行》中对另一个琶琶女的绝技展开描写,而只是从听者感受的角度,以夸张和写意的笔法作了高度的概括,从而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收到了以少胜多的效果。说琵琶女技艺高超,还表现在:“分明绣阁幽恨,都向曲中传。”能把一个闺中女子内心深微、复杂的感情,都通过琵琶弹奏的乐曲传达出来,让苏轼“分明”地加以体认,这是很精湛的技艺。这两句虽然同样写听觉感受,却从曲调传写的情感(或心理内容)着眼,因而并不显得重复,而且多少接触到了琵琶女的内心世界,也暗含着苏轼对她的不幸命运的深切同情。上片写琵琶女,句句紧扣“琵琶”的弹奏,寥寥几笔,就能给人以比较鲜明、深刻的印象。
下片转换角度,写琵琶女的外形美。过片“肤莹玉,鬓梳蝉”两句,从正面着笔写琵琶女的肤色白皙和鬓发俏丽,像是电影中的两个特写镜头,表现了琵琶女外形的美丽。接下去“绮窗前”一句,像是写了一个侧影,与上片联系起来看,这该是琵琶女弹奏之处,原来那美妙动听、曲传幽恨的琵琶声就是从这儿发出的。所以这一笔虽已虚化,却给读者留下了想象和回味的空间。结尾以明月来衬托,使琵琶女更显得天姿国色,美丽动人。妙在将明月人格化,说明月在今夜特意随人行走(当明月发现琵琶女之后),似乎要同琵琶女比一比谁更美好呢。这是苏轼听到琵琶女弹奏时,恰好见到当空的一轮明月,灵感突发,因而获致的神来之笔。
从全词来看,上片为主,而下片为宾,下片所写的人的外形美,对于上片所写的技艺之精、乐声之美来说,也是一种衬托。苏轼使二者相得益彰,更突出了琵琶女美的形象。这是作品艺术构思上的一个重要特色。
相关阅读
1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作品《秋兴夔府孤城落日斜》,其古诗全文如下: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 画省香 【查看全文】
2 柴门杂树向千株,丹橘黄甘此地无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柴门杂树向千株,丹橘黄甘此地无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作品《寒雨朝行视园树》,其古诗全文如下: 柴门杂树向千株,丹橘黄甘此地无。 江上今朝寒雨歇,篱中秀色画屏纡。 桃蹊李径年 【查看全文】
3 彩索身轻长趁燕,红窗睡重不闻莺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彩索身轻长趁燕,红窗睡重不闻莺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浣溪沙道字娇讹语未成》,其古诗全文如下: 道字娇讹苦未成。未应春阁梦多情。朝来何事绿鬟倾。 彩索身轻长趁燕,红窗 【查看全文】
4 休话喧哗事事难,山翁只合住深山的意思及全诗赏析休话喧哗事事难,山翁只合住深山出自唐朝诗人贯休的作品《山居》,其古诗全文如下: 休话喧哗事事难,山翁只合住深山。 数声清磬是非外,一个闲人天地间。 绿圃空阶云冉冉,异禽 【查看全文】
5 借与玉川生两腋,天仙未必相思。还凭流水送人归。层巅余落日,草露已沾衣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借与玉川生两腋,天仙未必相思。还凭流水送人归。层巅余落日,草露已沾衣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临江仙风水洞作》,其古诗全文如下: 四大从来都遍满,此间风水何疑。故应为 【查看全文】
6 丁巳重阳前三日,梦亡妇淡妆素服,执手哽咽,语多不复能记的意思及全诗赏析丁巳重阳前三日,梦亡妇淡妆素服,执手哽咽,语多不复能记出自清朝诗人纳兰性德的作品《沁园春丁巳重阳前三日》,其古诗全文如下: 丁巳重阳前三日,梦亡妇淡妆素服,执手哽咽 【查看全文】